昨天是一个心情起起伏伏的日子,本想昨晚记录下,因为太累了,也就搁浅到今天。
首先说昨早上七点多带着姑娘去市医院眼科办了出院手续,我这左眼因黄斑水肿已经打了四次药,从刚开始左眼视力下降,非常不适应到现在的习以为然,也就这样了吧!
然后又坐536公交,两站到达中心医院,姑娘挂了个皮肤科,去了真是人满为患。感觉这年头,除了知名度较高的医院生意极好,别的行业也都比较惨淡。
挂了个专家号,从十点多等到十一点多,大屏幕显示只问诊了几个病人,我们是42号,结果屏幕卡在30号半个小时不动。到导医台询问,我们只是做个咨询,护士保证让我们十一点半能看上,让我们不要声张。
果真几分钟后,叫了我们的号,原来护士把我们的号改成了回诊,所以我们提前了,原来医院还可以这样操作,第一次遇到。
进去见医生,医生看了看孩子脸颊上的痘痘,问长多久时间了,判断说是皮下脂肪粒或囊肿,之前在中医院和市医院诊断是囊肿,都说是囊肿,需要手术。因为在脸颊正中部位,手术后会留疤痕所以一直下不了决心去做,我询问她可以到九月份做吗?她说可以等等。
我又问她能不能去整形外科去问问,她说可以。坐电梯又去了东楼整形外科,已经十一点四中了,办公室没人。不一会儿一个长卷发的医生拿着药过来了,就上去咨询,医生用手摸了摸痘痘,说就是个皮下结石,做个激光治疗就好了,也不会留什么疤痕,似乎非常简单。因为快下班了,做的时候还要敷大半个小时的麻药,让我们下午两点钟过来做。
我和孩子听了都很高兴,顿时感觉心头轻头了许多,这么简单都可以搞定,真是太好了。
已经快十二点了,没必要回家了,就在医院等吧。天气太热,孩子不愿意下去吃饭,我下去买了米糕蛋糕和绿豆沙,俩人随便吃点。好在医院很凉快,坐在椅子上闭目休息,虽然身休不舒服,但心情很轻松。
两点钟悄然而至,下午人少,我们排第二,等到叫号,就进去医生办公室,结果才发现并不是上午那个医生。接诊的是个男医生,大概三十多岁,通过眼看抚摸,他确定是皮下囊肿,要手术治疗,顿时,我人愣住了,心里五味杂陈,跟他说,上午那个医生说是皮下结石,做个游光治疗就好了。那个医生很诧异,让他对面的那个女医生看看,也说是个皮下囊肿。他说是不是孤陋寡闻,上午那个卷头发的医生是位博士,而他应该是个硕士。那位男医生建议越早做创伤越小,因为囊肿也比较深,已经达到了真皮层。如果做激光会留个坑一样的疤痕,还不彻底,做切开手术只会留个线形疤痕。手术按皮肤纹理做横切,但医生说孩子这个囊肿又是个竖形的,手术后疤痕要大于囊肿本身。医生说皮肤科的缝合手术比他们整形外科差多了,让我不要太焦虑,回去考虑一下。
说实话,我当时是非常失望和焦虑,几个小时内画风改变的太快。孩子倒还很坦然,说就是留一个疤也不能改变她什么呀!而且说现在就做。我很惊讶她的果断,可能是她不想来回跑医院,天太热,她又很宅。
医生想想说,你们周末再来吧。周末人少,他可以更专心些,并且说可以减少些费用。说可以加他微信,让孩子加她不愿意,那只有我加了,这医生有个很特别的姓:山医生,第一次听说,是我孤陋寡闻了。
之后母女俩又坐536直接回家,已经三点多了,她去零食基地买零食,又去超市买点菜。
姑娘先回去开空调,等我到家回房间已经很凉快了。换了睡衣躺在床上觉着好累,下午又忘了点眼药水,一小时一点,我全忘了。
五点多起来做饭,用电饭锅做水煮花生,又跟着视频学做蒸面条。平时都是老公买菜做饭,我很少参与,一进厨房手忙脚乱,摘了豆角,切了点瘦肉,冰箱里没有五花肉,然后又把面用蒸锅蒸上,这时她爸六点钟准时下班到家。问他家里的猪油在那里,他说我就不是这家里的人,啥都不知道。
面条蒸好了,又放到炒豆角里上面放了蒸了会儿,到水池那边收拾一下,回过头差点把面蒸糊了,还好及时止住关火。
父女俩把蒸面条和水煮花生拿到空调房间里等我吃饭,我准备再打个丝瓜鸡蛋汤,那俩人都说不用做汤了。因为鸡蛋和丝瓜都准备好了,我让他俩先吃,又手忙脚乱的打汤。等我端汤进去,俩人都说面条好吃,也算是对我的肯定吧。
我尝了下确实还可以,俩人宁可喝冷饮,也不喝汤,算了吧!不勉强他人。自己喝一碗,因为丝瓜炒的软和,挺好喝的。虽然我不会做菜,但我感觉自己打的汤还是可以的。
晚上洗了澡洗了衣服,躺在床上心想,今天如果听了那个女博士医生的话,做了激光治疗会怎么样。怎么又阴差阳错地进了山医生的诊室,可能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吧!
如果不是天太热,真想带她去武汉看看,同济或协和。但是现在到大医院看个病真是很难,专家要提前预约要多天,估计结果是一样的。
我决定在手术前再到私立美容机构确认一下,再到铁路医院咨询一下,毕竟脸上的疤痕是我真不愿意见到。俗话说,痘痘长在那里不着急,长在别人脸上你不急。错矣!长在自己孩子的脸上比长在自己的脸上更让人焦虑。可怜天下父母心吧!
昨天的心情犹如过山车,跌荡起伏,睡前给自己做了个心理建设,必须接受,顺其自然,着急焦虑也没用,希望手术能做到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