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独孤雁
一提到北宋,人们就立马就会想起“积贫积弱”这个词。北宋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奇葩的朝代,用四个字可以概括,富而不强!北宋时期,国家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尤为发达,甚至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堪称富裕的北宋却从未强盛过,不仅没能收复燕云地区,对外战争还屡吃败仗,不得不用大量“岁币”供养辽、西夏。北宋为何会“富而不强”呢?其实这缘自宋太宗赵光义的一句话!
一句话成为三百年国策
其实宋太宗即位之初,也是锐意进取的,他完成兄长未竟的统一事业,收吴越,灭北汉,但在燕云十六州问题上跌了跟头。979年7月,宋太宗亲率大军与辽军在幽州城外的高粱河展开激战,结果宋军惨败,宋太宗身中箭伤,险些被擒。986年,宋太宗调遣20万大军北伐,结果在此遭遇惨败,名将杨业被俘,绝食而死。
经过两次失败,宋太宗完全丧失了锐气,毕竟他不是军人,缺乏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991年,宋太宗对近臣们说了一句话,最终将北宋送上不归路,影响两宋近三百年命运!
“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宋太宗赵光义
“守内虚外”出了大问题
后人将这句总结为四个字,“守内虚外”,成为北宋王朝的三大国策之一!但宋太宗的这话为宋王朝引出了大问题!
其一,“冗兵”问题。宋朝皇帝为了维护统治,一遇到自然灾害,就大量招募军队。宋太祖时全国军队才37.8万,宋太宗时66.6万,宋真宗时91.2万,宋仁宗时125.9万,此后北宋军队一直保持在110万左右。庞大的军队给北宋造成的极大的财政负担,根据宋人的说法,“十分之九以供之,而犹不足者,兵是也”。
其二,武将地位低下,军队缺乏战斗力。宋朝皇帝通常用文官或者宦官领兵,武将地位极为低下,即使出现一两个有能力的武将(如狄青),也备受文官集团的打压。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宋朝空有数十万大军,可是战斗力极差。所以当金人进犯时,宋军的数量虽是其数倍,但依然无法挽救王朝的覆灭。
两宋王朝最后的命运
守内虚外,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两宋三百年间,虽然农民起义次数很多,但没有爆发过特大规模的,换言之宋王朝没有颠覆在自己人手里。但防的住“内贼”,不见得就能防住外敌。1127年,孱弱的北宋王朝最终被金人所灭。偏安江南的南宋小朝廷依然延续了北宋“守内虚外”的国策,加强对国内的控制,对外采取消极防御政策。1279年,南宋王朝被元人所灭。
纵横五千年 编者 独孤雁 点评:
开国皇帝的气质往往会决定这个王朝的发展方向。赵匡胤是位马上皇帝,他希望通过收复燕云,迁都等方式来巩固国家政权,建立起一个繁荣富强的大一统王朝。赵光义是文人出身,在对外战争屡次失败的情况下,丧失收复燕云的信心,转而将统治的精力集中到如何防范国内,这就决定了北宋,甚至包括南宋的最终命运,防得住“内贼”,防不住外敌!
---------------------------------
品读千年变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请关注【纵横五千年】
微信公众号:纵横五千年
本文系编者【独孤雁】创作发布,其他任何媒体、任何人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