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这是宝玉和黛玉初次会面时宝玉说的话。命中注定的相遇,宝玉一见着黛玉便觉得眼熟。而我们,一见着当年陈晓旭在电视里的神态和装扮,便在心里认定了,嗯,这就是我心目中风露清愁的林黛玉。
林黛玉原是天上的一株绛珠仙草,为了还神瑛侍者的的灌溉之德,用一生的眼泪还了下凡历缘的贾宝玉。因此,她一生都多愁多病,眼泪不断,年纪轻轻便香消玉殒。可是没有想到的是,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居然和林黛玉有着如此相似的命运结局,2006年,年仅40岁的陈晓旭被查出罹患乳腺癌,2007年,笃信佛门的她在长春百国兴隆寺出家,然而,佛法并没有能够留住她年轻的生命,同年的5月13日,她在深圳病逝,上天终于还是带走了我们的林妹妹。今天,是她逝世十周年的日子。
1979年,导演王扶林提议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拍成电视剧,这一想法得到了中央电视和红学界的支持。此后,数年筹备,1984年,剧组在北京圆明园举办了红楼梦剧组演员学习班。当年的剧组对选角一事大为重视,每个角色都经过精心挑选。当年的陈晓旭还是个年方18的少女,气质忧郁,纤细文静,眉宇间淡淡一点忧郁,像极了林黛玉。不仅如此,陈晓旭还会写诗,带有独特的诗人气质,这与大观园才女之首林黛玉的精神形象更加贴合。陈晓旭听闻《红楼梦》招募演员的事情,写了两首诗,寄给导演,向王扶林毛遂自荐。
但当年的剧组挑演员并非是外形合适就可以,要拍摄这样一部极具文化底蕴的电视剧,演员必须认认真真地研究原著,揣摩角色,也要学习琴棋书画,增强艺术修养,而不是照搬背台词,或者装模做样地硬演。这样经过了几个月的学习以后,才最终确定了演员的最终人选。这样精细的准备换来的是无可挑剔的演出。
说个细节对比,有个学民族乐器的姑娘开了一个视频公众号,做了一期节目是《盘点古装剧乐器假弹》,吐槽了当下古装剧中各种驴唇不对马嘴的不走心演奏,比如手型或者口型完全对不上所弹奏出来的音乐,甚至用完全不对的乐器声来配另一种乐器,连制作精良的《琅琊榜》都未能幸免,其中宫羽在给梅长苏,言豫津,萧景睿弹奏琵琶时,配的居然是古筝的声音。但是认真严谨的《红楼梦》中,林黛玉为贾宝玉所弹奏的古琴名曲《流水》,无论是左右手指法还是后面的泛音部分都能够对上,这就足以秒杀当下一众的电视剧了和演员了,而这正是剧组用心培养,演员用心学习和演戏的最佳证明。
就这样,陈晓旭作为林黛玉的形象永远印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中。那个年代,经典的角色能够成就一个人,却也能毁掉一个人。就如孙悟空这一角色成就了六小龄童一般,他也从此被定格成了猴王。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陈晓旭身上,林黛玉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此后的陈晓旭未能在影视界有良好的发展。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她并非真正娇弱如林黛玉一般,没能在影视界取得更大的成就,陈晓旭于1991年离开了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下海创业。
经过数年打拼,1996年,陈晓旭创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并担任董事长。1998年,她又开了一家文化公司,并担任董事长、总经理,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女强人。这似乎与娇弱的林黛玉形象颇为不同,但是细想来,林黛玉在当时的社会中却是极有才情的一名才女,不仅能诗会读,也暗藏着一定的当家理事才能。这一点从王熙凤的评价中就可以看出,只可惜,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多愁多病的身子以及寄人篱下的身份无法让她施展才干。在那样一个女子无法掌握自己命运,施展自身能力的时代,林黛玉只能够作为一个弱女子的形象存在。
也许,陈晓旭真的带着林黛玉的魂和灵气,用她的表演来为我们展现林黛玉的一生,更用她的才能来实现林黛玉的抱负。
她是永远的林妹妹。十周年,愿天堂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