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8 大同 星期五 小雨(26℃/17℃)
(简书日更321天/总日更1012天)
贫穷是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缺失,无论是残忍地放弃少数人,还是在贫穷下依然会选择高价的商品,都是因为现有的资源无法满足思维的运转,选择以动物的本能去保证自我的生存,最终从人类退化为高级动物。
当穷人可以多买一点儿食物时,他们并不注重用所有投入换取更多能量。相反,他们会选择买一些口味更好的、价钱更高的食品。
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并非是解决了生存问题,才会去追求高层次的需求,很多时候基本需求和高层次的需求是共存的。
当经济条件不足时,只能优先去满足基本需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高等需求因为无法被满足,又会一直存在。
这个被无法满足的欲望,会在心中和大脑中扎根,影响平时的思维带宽,让思想陷入稀缺,进而导致管窥。
得不到的永远最想要,当需求的基础经济条件被满足,就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行动,去达成这个目标,从而减轻当前的思维压力和欲望压力。
贫穷的人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一个是生存压力,另一个是欲望压力,短期的收益增长,并不能改变长期的生活状态,因而更加优先去缓解压力,调节自己的心态和心情。
就像打工人在发奖金和工资之后,去选择吃顿大餐,或者买一件平时不买的商品来犒劳自己,这个超额的消费,并不是目光短浅,而是缓解自我的心情和心态。
贫穷期消耗掉穷人太多心力,精神上也被过度压抑,所以一旦有了钱就会“报复性”地消费,来弥补当初受损的内心。
长久的省吃俭用或许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现状,但是一杯奶茶或甜点,能改变一整天的压抑,带来好心情。毕竟这是充满压力和苦难的日子里,仅有的欢愉和小幸福。
一笔少量的额外的金钱,无法改变当下的人生,大量的金钱才能改变现状,毕竟庞大的欲望无法满足,但渺小而又简单的欲望,更容易被满足。
S形曲线的逻辑表明,当资源紧缺时,通过牺牲某些人,让余下的人能吃饱,使其具备劳动能力,为生存而赚钱,这从经济角度来看是合理的。
整个世界都是“优胜略汰,适者生存”的规则,在资源充沛的支持和伦理道德的约束下,人类用自我制定的规则,约束着自己的行为。
但是在极端情况下,情况紧急或者资源短缺的时候,我们也会以种群或者集体的利益为导向,牺牲个人的利益,从而获得种群和团体的生存和发展。
灾难时的父母救孩子,以及我们的先辈为保护祖国而奉献,都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的自我奉献,是自愿的行为,但是也会有一些非自愿的被迫放弃。
历史上灾荒年代的“易子而食”何其残忍,但为了生存别无选择,还有多生的家庭养不起孩子就会把孩子送人,或者家里最大的孩子、学习不好的孩子,会选择辍学,通过打工干农活来补贴家用。
男女的不平等也是基于如此,在古代以体力劳动为主,女性体力较差,无法获得更多的收益,就会被剥夺更多的权利,在教育上也会选择优先培养男的,让男的上学,女的辍学打工。
在动物界,很多动物都会在年老时选择离开族群,例如狼和猫,作为我们熟知的动物,都有这种行为,还有蚂蚁在发生火灾时团成一团,优先保护蚁后,以及当食物不足的时候放弃较弱的后代,甚至有的动物会吃掉新生的幼崽。
当然社会在发展,人类因为有智慧,通过科技的进步解放生产力,让男女体力差异被抹平,再加上独生子女,父母对于男女的重视变得相同,也会极大的改变重男轻女的思想。
无论社会怎样发展,世界的核心还是优胜略汰,家庭和社会的看法也都是适应性的变化着,想要不成为被牺牲的少数,只有提升自己的核心价值,才是改变自身命运和家庭命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