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 | 倾听内心的声音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前天晚上和女儿聊天,不知不觉我们又聊到了她的学习上,当我说“你就是学习态度有问题”时,她开始大声反驳我:我态度不认真,我不想好好学习,我目前的学习状态就是垃圾行为……她最后像是在跟我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今天晚上又要睡不着了!”

女儿的声音很小,可却像针一样扎着我的心,我顿时感觉到了自己说话有问题,于是立即保持沉默。

我与女儿的这次沟通暴露了一个问题,是亲子关系沟通不畅,亲子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也反映出了我人际关系沟通的不畅。而这种不畅通常会让当事人的内心受到伤害 显得压抑而又无助。

如果你生活中、工作中遇到这样一种语言:“你总是迟到”,“怎么那么多应酬”,“没见过你这么懒的”等等充满了抱怨、责备,说明你正遭受一种暴力——“隐性暴力”。

什么是“隐性暴力”?它是一种看不见却又真实存在的伤害,它的杀伤力甚至比使用武力的“身体暴力”还要大,造成的心理伤害比身体伤害更难痊愈。

马歇尔·卢森堡所写的《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说话和聆听的方式,让我们不要受情绪主宰,而是去客观的观察、真诚地感受有意识地使用语言。

那么,如何进行非暴力沟通呢?

一、细心观察,表达感受

“良人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会说话的人,总是让人如沐春风;说话难听的人,总是往人心里扎钉子。

当我们被别人批评、责备、抱怨时,往往会条件反射式的争辩、反驳,不管别人是否是好心,甚而让关系陷入僵局。书中知道我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要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具体可分为以下四步:

step 1,观察:留意所发生的事情,清楚地表达结果;

step 2,感受:详细表达出你当时的感受,受伤,害怕,生气,愤怒,开心等等,越具体越好;

step3,原因:具体表达出你的这些感受是由哪些原因导致的;

step 4,请求:为了改变,你有哪些请求。

以上四步表达的越具体、越明确越好。经常这样刻意练习你就会发现自己生气、发怒的原因,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用心倾听,体察需求

作为一个妈妈,让孩子从沉迷的游戏中走出来去吃饭、学习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

通常我们会用一种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把手机没收,或者拔掉网线,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引发一场家庭战争,孩子甚至会用不吃饭、不学习来反抗你。

我们可以去倾听孩子此刻的需求,并适当许可孩子继续玩一会儿游戏,这样可以避免让家庭关系紧张,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也可以影响到孩子学会用非暴力方式解决问题。

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动机,有需求的。这需求不会自动显现出来,当事人也不一定会亲自说出来。那么就应该先用心观察,客观的表述出观察的结果。

观察、感受、体察需求,表达请求,这一连贯的操作,就会让沟通畅通无阻,就能让爱在彼此之间自然流露,亲子关系融洽,家庭幸福。

结束语:

“人性是相通的”,当我们在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能更好的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从而促进倾听、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最大的暴力对象是自己。细品这句话,再去翻开这本书找到真正的原因。

这个世界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复杂,只需要你看懂每个人背后的共同需求,并理解它,满足它,照顾好自己的同时关照其他人,就好了!


今天是参加镜姐18天18本书的第十本书,我是九分会1组001-还不会倒立的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