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起自公元1592年。
这一年是明朝万历二十年,在位的是明神宗,虽然已经深居后宫,但是麻烦事自然能找上门来。
藩属国朝鲜,紧急求援。
日本的丰臣秀吉基本统一各岛后,野心勃勃,下一步准备征服明朝,直取北京最便捷的道路无疑是借道朝鲜,于是展开了多次交涉,未果,遂举兵入侵。可参阅之前的《阴云密布有微光》
朝鲜当时武备不修,兵源匮乏,社会动荡,民乱频发,因此一触即溃,仅仅一个月时间即“三都守失,八道瓦解”,紧急遣使向宗主国明朝求援。
要不要救援,朝廷讨论了半天。
明神宗发话了:“宜速救援”。
那就没得讨论了。
但是大军集结,需要时日。
最好是能通过外交谈判,拖延一下时间,做做准备。
但是没有官员敢于出面,兵部在多方招募之下,找到了一个人。
他的名字叫沈惟敬。
年过半百,白发长髯,有抗倭的经历,熟悉日本事务,在京城混迹了三十多年,经熟人推荐给了兵部。
一个平民,机缘巧合,踏入了重要的历史事件中。
沈惟敬江湖经验还是丰富的,一出马就稳定住了朝鲜的国王。
同时与日军协商和谈事宜,单骑进入了平壤的日军军营进行交涉。
日方的主将,是小西行长。
小西行长商人出身,皈依天主教,以资助军费换取贸易特权,逐步成为了丰臣秀吉的亲信,也是倾向谈判。
沈惟敬进军营时,剑戟相向,日落时却是被恭恭敬敬地送了出来。
第二天,小西行长还特意送来一封问候信,信中感慨:“阁下在白刃之中颜色不变,如此胆色,日本国内亦未曾见识。”
惺惺相惜!
双方相约停战五十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会面之后,沈惟敬一面嘱咐朝鲜积极备战,一面多方打探日方诉求底线。
最后把日方诉求总结为三点:借道朝鲜朝贡明朝,两家平分朝鲜,朝鲜朝贡日本。
明朝组织了讨论,对这个诉求不认可。
明神宗于是下令“相机剿除,以绝后患”。
1593年正月,明军出动七万人马,突然袭击,仅用三天就攻克平壤。
小西行长败逃。
可惜后来明军却在碧蹄馆受挫,双方进入了相持阶段。
谈判议和的声音又有了。
三月,沈惟敬前往日军大营,又开始了谈判。
这次身负两个艰巨的任务:日本撤军,关白(相当于丞相,即丰臣秀吉)谢罪。
在那里等待着他的,还是小西行长。
虽然之前有点被沈惟敬无情地忽悠了。
但是现在这相持情势,也没办法,只能是继续谈判,能捞多少是多少。
这次谈判的结论,是双方撤军,明朝需要派遣使者去见一下丰臣秀吉。出乎沈惟敬的意料,这一次朝廷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
然后毫不犹豫地,没有撤军,反而烧掉了日军的粮仓,端掉了对方的饭碗。
日军只能吃哑巴亏。
确实也有点打不过。
撤军是指望不上了,那互派使者的事情能不能办一下。
这个可以有。
五月,明军组织了使团去日本,沈惟敬也在其中。
大约小西行长也是报喜没报忧。
丰臣秀吉的判断应该是朝鲜形势一片大好,于是对明朝使团组织了热情的接待,把各地诸侯权贵都邀请到场,然后兴致勃勃地提出了七项和平条件:
1. 远嫁大明公主为日本天皇后;
2. 发展明、日贸易;
3. 明、日两国武官永誓盟好;
4. 京城及北部四道归还朝鲜,南部四道割让于日本;
5. 朝鲜送一王子至日作为人质;
6. 交还所俘虏的朝鲜国二王子及其他朝鲜官吏;
7. 朝鲜大臣永誓不叛日本。
字里行间的贪婪。
不过沈惟敬接受了。
不怕你漫天要价。
先稳住谈判这个事情的基本盘。
具体等回禀了北京再说。
这暴露了他职业经历上的局限。
他不知道,有的内容本身就是基本盘。
点不得头的。
总之,他跟不通日语的使团同僚说,赢了!
日本称臣,朝贡,撤军。
丰臣秀吉也十分高兴。
准备坐等迎亲、割地、封王(不仅是日本国王,是要包括朝鲜甚至部分明朝地盘)。
还专门派了议和使节小西飞(小西行长的亲信)负责前往落实。
回京复命时,沈惟敬模糊及隐瞒了这七项条款,只说日本人就是要求封贡。
这边也要稳住基本盘。
不少大臣都觉得不合常理,其中有诈。
还是应该要打。
明神宗也不了解日本情况,说既然谈成这样,那就让丰臣秀吉上表称臣吧。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一句谎言,需要更多的慌来圆。
十二月,沈惟敬跟小西行长、小西飞做了密谋,最后伪造了一份丰臣秀吉名义的毕恭毕敬的《关白降表》,求封藩王。
这期间,战还是和的讨论不曾中断。
一直到第二年十月,明朝才诏小西飞从朝鲜入北京,答应封贡请求,并提出三个要求:
1.日军在受封后迅速撤离朝鲜;
2.只册封而不准求贡;
3.与朝鲜修好不得侵犯;
小西飞这边也好说,全接受。
议和的基本盘也不能砸自己手里。
小西飞以及小西行长也一样,向国内模糊及隐瞒了条款。
于是历史的齿轮继续转动。
十二月,明朝派遣正式的使团,同沈惟敬一起前往日本。
结果使团到了朝鲜,发现日本并没有撤兵,也没有体现出恭顺。
使团的正使停住了脚步。
这跟想象中的情况可不一样。
结果在犹疑中,还偶尔得知了谈判的真实内情。
汗如雨下。
渡海就是生死劫。
惊吓之中,竟然一个人跑了。
敏感度是足够,胆量确实远不及沈惟敬。
明神宗大怒,严令捉拿,并让副使改正使,继续出发。
到达了日本,又是受到了盛大的欢迎。
但最终还是到了宣读册封谕书的时候。
丰臣秀吉越听脸色越难看,等到“封日本国王”这段时,终于忍不住了。
他夺过谕书,摔到地上:
“我想当王就当王(欲为王可自为王),还需要你们来封吗!”
窗户纸就此捅破。
丰臣秀吉发现被骗,下令驱逐明朝使团,小西行长拉出去砍了(后被众人求情救下)。
命令各将领做好准备,要再度出兵朝鲜。
明朝使团被赶走后,没有马上回京,而是留在了朝鲜。
怎么挽回颜面呢?
故技重施。
上报称丰臣秀吉对册封感激涕零,对使臣礼待有加。
沈惟敬还在日本集市采购了些货品,冒称日本贡品。
到1597年正月,沈惟敬甚至又伪造了丰臣秀吉的谢恩表。
一去不回头。
但是日本的战船这时已经在朝鲜半岛南部口岸登陆了。
朝鲜告急文书又送到了北京。
举朝震动。
议和之路宣告失败。
战事重起。
六月,沈惟敬被捉拿归案,后以“谋叛”之罪论处。
两年后,援朝明军凯旋,但是沈惟敬在同年被处“弃市”极刑。
功是真的有功。
骗也是真的在骗。
确实历史留了名。
也确实就此送了命。
沈惟敬居中游戏,
也被游戏其中。
“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
反正都是没把握,不必太强求,
我有我的痛,我有我的梦……”
——郑智化 《游戏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