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近半个月来讲,过得些许颓废,作业上因为某些问题想不通或者说想得不够深入,一拖再拖然后被拖进游戏里面虚度时间,但值得庆幸的是今天(周六)早上总算是清醒过来了,感觉自己还能再抢救一下,所以现在才能坐在电脑面前写下这篇两周总结(算上本周),跟以往不同的是,以往每当我颓废然后写总结的时候,萦绕在心中的多是懊恼悔恨的负面情绪,而现在,虽然这两周过得是有些许颓废,但当我在电脑前敲下这篇总结的第一个字的时候,我心中并没有任何的负面情绪,反而有一种看透自我的清澈且释然感觉,那大概才是真正的自省吧。
这两周尤其是本周的状态,让我清晰的认识到游戏是如何通过机制来占用我们的注意力和时间以及影响情绪的。这两周我玩的游戏是超级火的王者荣耀,这款游戏应该算是目前最火的手游了,占用了大部分年轻人的大部分空闲时间,之所以能做到如此地步,除了具备社交属性以外,还存在一个极其简单而实用的心理学机制——目标奖励反馈机制。Uber就尝试过运用这个机制保持司机的长期工作,因为Uber与司机之间并不存在雇佣关系,为了保持司机能尽可能延长工作时间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每当司机即将下线的时候,Uber会弹出一个目标对话,例如“你今天只需要再接一单就能赚够45美元”这样的目标来吸引司机继续工作。王者荣耀也是同样的道理,除了每日的基本任务外,还有一个挑战任务,例如获得一次MVP或者三连胜,这样玩家为了达成挑战目标,就会不断进行游戏直至完成挑战,进而耗费大量时间。而相较于一般的游戏,王者荣耀这种竞技类游戏更能影响情绪,这是因为竞技类游戏的设定放大了人性中的胜负欲望,输了感觉不甘心,继续作战,赢了则希望再进一步,挑战更高段位,往复循环,情绪随着每局的输赢而起伏不定。王者荣耀就这样占据了大部分的注意力和时间,甚至为了游戏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如为了游戏降低生活质量,连吃饭都变得随便了。本来游戏娱乐只是为了放松,结果影响情绪,甚至影响生活,这不是适得其反吗?
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上有压力是常有的事,通过游戏来放松无可厚非,一味压抑自我,压力的日积月累最终会把自己压垮,所以需要我们正确认识游戏的作用,认识游戏的机制,才能更好的控制自我,既能释放压力,又避免陷入到游戏的压力当中。王者荣耀与我而言,仅仅是一款能让我放松或者聚会社交的游戏,除此以外,暂未能为我提供任何额外的价值。因此玩游戏的假设是建立在我有压力需要释放,而且当下并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而且我需要确认的是玩游戏前,我是否已经完成或者推进了手头的学习和工作,而非因为压力而逃避到游戏世界里面。上面提过目标奖励反馈机制对于我的影响,那么我也可以反过来利用这个机制来推动自己,比如我今天就决定了,如果我今天早上写完总结并完成一篇作业,我下午就去看电影《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
另外关于近期的课程,听得最多的是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行动的作用。我以往一直对于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件事比较模糊,不擅长描绘自己心中的愿景,从而退而求其次,认为一个肯定的YES背后往往也是个肯定NO,也就是尽管不确切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但却能明确知道自己到底不想要什么。而这种看似积极乐观的想法恰恰是一种悲观主义思维。当我想象自己尽可能避免陷入到糟糕生活当中的时候,我所能做的只能是勉强达成避免最坏结果,然后止步于此,到了这个地步就认为自己已经达成目标,不再有动力进行下一步行动了。而真正的积极乐观思维,是建立在一个具体愿景上的,一个肯定的NO并不是具体的愿景,只是个次等的选择。这不是鸡汤,之前朋友给我说过《WOOP思维心理学》这本书,里面的W就是指wish愿景,然后是O(结果,Outcome)→O(障碍,Obstacle)→P(计划,Plan),因此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有一个具体的愿景上。而我自己的具体愿景又是什么?我喜欢写字和阅读,也希望能用行动对身边的人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将来我希望出书,用文字在这是时代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这就是我的愿景。这不是一个空谈的梦想。人们喜欢说上帝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现实往往是上帝不但关上了门,还关上了窗,顺便随手帮你打开煤气开关。这时候如果我不全力以赴破门而出,那我只能当面质问上帝了。所以愿景还是要有,不然只能坐以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