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老师每天都被批改作业 “压得喘不过气”:作业本堆得像小山,改到半夜还没改完;好不容易改完了,哪个学生错得多、错在哪儿,转头就忘了;想给学生写点针对性的建议,可时间不够,只能匆匆画个对勾。其实,批改作业不用 “一道题一道题全改”,资深班主任王老师教的 “分层批改法”,既能省时间,又能精准找到学生的问题,帮老师不用再熬夜。
一、先给学生分个层,不用所有作业一个样改
王老师说,很多老师改作业累,是因为不管学生学习好坏,都用一个标准逐题改。其实只要先把学生按学习情况分成三层,改作业就有方向了:
A 层(学得好的):平时作业正确率高,课本上的知识能灵活用,甚至能做难一点的拓展题;
B 层(中等的):基础题能做对,但遇到灵活点、难一点的题就容易错,需要老师给点具体指导;
C 层(基础弱的):连基础题都经常错,知识点没掌握牢,得重点帮他们把基础打牢。
分层特别简单,王老师会根据平时作业、小测验的成绩,把学生名单分成三列,贴在改作业的桌子旁,改的时候一眼就能分清,不用再 “瞎忙活”。
二、不同层次不同改法,省时间还能抓关键
给学生分好层后,批改的重点和方法也不一样,王老师的办法特别好操作:
1. A 层学生:重点看难题,简单题不用细改
A 层学生基础好,简单题很少错,王老师改他们的作业时,简单题快速扫一遍,确认没犯低级错就行,重点看拓展题、难题。
比如改数学作业,前面的计算题只看前 3 道,对了就打勾;重点看最后 2 道应用题,要是思路对、步骤全,就写句 “思路很清楚,试试换种方法解?”;要是有点小错,就把错的地方圈出来,让学生自己改。
王老师说:“A 层学生自己会学习,不用改太细,留点儿思考空间更好。改一本 A 层作业只要 2 分钟,比全改省一半时间。”
2. B 层学生:盯着易错点,给具体指导
B 层学生是班里的 “大多数”,也是提成绩的关键。王老师改他们的作业时,重点找易错点和没掌握好的知识点,还会给具体建议。
比如改语文阅读理解,要是学生答题没结合课文内容,就标注 “第 3 题要从文中找答案哦,比如第 2 自然段这句话”;改作文时,把用词不当、有语法错的地方圈出来,写句 “这里用‘蹦蹦跳跳’比‘跑’更能看出孩子活泼,你觉得呢?”
她还专门准备了个 “B 层错题本”,把学生常错的题记下来,下次上课重点讲。“改 B 层作业虽然多花点时间,但能精准找到要讲的重点,比瞎讲课管用多了。”
3. C 层学生:只抓基础题,多鼓励
C 层学生最需要的是把基础打牢,王老师改他们的作业时,只盯着基础题,比如生字、拼音、简单计算题,先保证这些题做对。
要是基础题错得多,她不直接打叉,而是画个 “?”,下课找学生聊聊:“这个字上课咱们学过笔顺,再写一遍给老师看看?”;要是基础题全对,就使劲表扬:“今天生字全对,太厉害啦!下次试试挑战一道难题?”
王老师说:“C 层学生需要鼓励,盯着基础题改,既能帮他们建立信心,改的时候也不觉得乱。”
三、三个小细节,让批改更省时间
除了分层,王老师还有三个小技巧,能让改作业更快:
提前圈重点:改作业前,先在备课笔记上圈出当天作业的 “关键题”,比如容易错的基础题、要重点讲的难题,改的时候只盯这些题,不用所有题都看;
用简单符号:准备一套简单符号,“√” 是对的,“○” 是漏了步骤,“?” 是思路错了,不用写长篇大论,学生一看就懂;
批量改作业:把同一层的作业放一起改,比如先改完所有 A 层,再改 B 层,不用频繁换重点,速度更快。
王老师笑着说:“用了分层批改法,我每天改作业的时间从 3 小时降到 1 小时,再也不用熬夜了,第二天上课也有精神。而且能精准找到学生的问题,上课讲题更有针对性,学生成绩也慢慢提上来了。”
其实老师不用把自己 “困” 在作业堆里,找对方法就能省时间又高效。就像关注学生作业一样,学生的成绩也很重要。平时查成绩、算分数觉得麻烦的话,不妨试试 “查成绩管家” 小程序 —— 不管是单元测、月考还是期中期末考,输入学生信息就能快速查到成绩,还能自动算平均分、排排名,甚至分析学生的薄弱知识点。帮老师轻松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省下来的时间,既能多休息,又能把课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