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想要逃离我的原生家庭,因为这个家不是我想要的,这种想法,也许从我七岁就开始了,一直贯穿我的童年、少年、成年直至如今,成为我所有目标、梦想还有选择的原点。
但我是个胆小鬼,一直不敢承认我有这种想法,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人是不能忘本的,出身是无法选择的,父母是没有不是的,我自己心底知道只要逃离出来就好,不用去追问原因,不用去撕开任何伤口,也许等我长大,也许等我独立,也许等我嫁人生子进入另一个家庭,我的伤口也许就能自愈,我将彻底告别这种想法。
但是,我错了。直到那天,再一次与母亲发生冲突,我们渐渐缓和的关系再次跌破冰点,使我忍不住自问,为什么,我与母亲之间永远都无法平静地对话,根源究竟在哪里?我们的沟壑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为什么,为什么……
我忍不住回望并梳理我们冲突的内容 ——
母亲希望我做一个独立霸气的女强人,就像她当年一样;
VS
我选择放弃年薪几十万的高管工作,为了生孩子,而选择休息两年做全职太太;
母亲希望我凌驾于丈夫之上,做一个让老公随时听命于我的女强人
VS
我选择与丈夫相敬如宾,互相尊重,互换立场,只为细水长流;
母亲希望我出手大方阔绰,什么都要最好的,这样在人前才有面子
VS
我选择在我的小家庭里,实行量入为出,钱不是用来花给人看,更多的用于家庭长远的规划、积蓄、投资;
母亲希望…… VS 我选择……
是的,我们有太多太多在思维习惯上的不一致,导致了行为习惯甚至三观上的不一致,所以冲突才会那么多矛盾才会那么深!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们明明是一家人,为什么我们会有如此多的不一致?我们彼此都看不上对方,,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那么根源在哪里?
有人说,你一生的命运,藏在你的童年里。
是的,当我苦苦追问原因,希望获得一个答案时,这句话蹦进了我的脑海里,我想,我已无法再做一个胆小鬼,无法再回避过去,如果我看不清来时路,我亦将无法走好将来的路,我想,我必须与童年的我还有我的原生家庭和解,否则,我与母亲的问题将永远无法解决。
好吧,一切从七岁说起。
七岁,到了上小学的年纪。这一年,我的家在部队大院里。不知为什么,我的脑海里搜索不到部队大院里温馨幸福的家庭片段,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父母让我从此住到外婆家的决定,因为外婆家在小镇的中心,距离我要就读的小学,步行只需十分钟。
外婆家只有外公、外婆、舅舅、舅妈还有表妹五口人,人并不多,关系并不复杂,只是懵懂的我,一开始,并不知这个家,已然暗流涌动。
我的父母只是偶尔会来看看我,一起吃顿饭,更多的时候,我的童年是与外公、外婆,还有邻居的小伙伴一起度过的。父母的角色似乎开始模糊,他们出现的意义,似乎只是提供学杂费、伙食费的意义,除此之外,我再也感受不到父母对我有更大意义的影响。
时间渐渐流逝,我在慢慢长大,我想,也许我天生就是敏感忧伤的孩子,我开始会比较,我开始会羡慕,表妹住在三口之家,她的父母会买一切她想要的东西,不论是零食、玩具还是漂亮的衣服,而我呢?想撒娇的时候,父母不在身边,外公外婆说你是大孩子了,我们不需要那些东西;也是渐渐地,我开始感受到这个家的不断涌动的暗流 —— 原来,舅妈与外婆的关系是不好的,原来舅妈是反对我住进这个家来的,原来,我是个不受欢迎的,寄人篱下的孩子,原来……
我开始在心里怨恨父母,为什么要把我丢到这个家来。我请求母亲带我回部队的家里,母亲说部队离学校太远了,她与父亲无法每天这样接送我,让我做个听话的孩子;我请求外婆把我带走,外婆说,你要做个听话争气的孩子,越是被人看不起,越是要争气,努力读好书,考上好的大学,给外婆争脸,让那些看不起你的人刮目相看。
也是从那时起,我的童年,被动赋予了另一层意义 —— 你的存在与成长,只是一种证明,面子的证明,争一口气的证明,你一定不能让做出抚养你长大的人丢脸的决定,你只能争气,你只能而且必须越来越好。
也是从那时起,我乖巧地讨好所有人,考出好的成绩,甚至假装很努力,只为了让大家安心,让大家夸赞,现在回想起来,就是从那时起,我已没了童年,我成了别人眼中的小大人,为了大家的面子而活,为了家庭的和睦,为了我不成为冲突的起因,我努力坚强地像个大人一样活着(如此想来,我在职场中,过分地讨好型人格,便是在那时形成的)。
是的,我很努力,一直都是好学生,升学也一直很顺利,但我的内心却是更敏感了。我更加羡慕同学们的三口之家,她们有好的独立的房间,书桌还有整柜整柜的书,我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出来住,母亲说,现在这样挺好的,你是女孩子,不像人家生儿子的家庭,必须得弄套房子,你以后考大学离开这里,会嫁人,只要男方有房子或是你们俩一起买房就行,现在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我和你爸爸会尽量满足你的学习生活所需的……
原来,我不是儿子,我不是传宗接代的男孩子,所以,我的家庭标配就这样从简了?我想,这就是一切的根源,恨的根源,矛盾的根源。
我决定,我要逃离这样的家庭,似乎没有一样是为我而规划的,没有人能帮我,没有人能救我,除了我自己。
从此,我更加发奋读书,一切的源动力只为离开这里,去过属于自己的生活。我爱上了读书,从书里,寻找属于我的幸福的标本。我恨我的父母还有外婆,我要离开她们,过属于我的日子,而不是她们想要我过的日子。
所以,成年后,我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成长,我努力地按自己意愿塑造自己想像中的生活,而不是父母亲人想像我要过的生活,也因此,我们冲突的种子,其实不是今天形成的,是在我的童年,在我的七岁时就已经种下了。
终于在今天,我看到了真相,我想,我一辈子都逃离不了原生家庭给我的烙印,这一辈子,它都将如影随形。我与我的母亲,我们真正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是如此地短暂,虽然血浓于水,但我们真的从我的童年开始,便没有生活在一起,而生疏了感情,那些空白的年岁,成了我们现在难以跨越的沟壑。
我也即将拥有我的孩子,我与先生从我们得知怀孕那一刻起,我们都在一点一滴地规划孩子和我们生活的未来,这个过程是那么地幸福,也许是为了填补我童年的遗憾,更多地,是为了孩子能更加健康地成长,没有阴影,没有负担,自由自在地成长。
我想,我的恨,应该就此停止。母亲与外婆是基于当时的情况,于当时的我而言,也许给我的,是最好的安排。我想,我应该理解,她们所处的年月,所接受的教育水平,决定了她们的选择。我想,我应该与过去和解,接纳母亲的一切,哪怕三观是多么地不一致,我要用我的行动还有我的小家庭的小小幸福,来融化她的坚硬与世俗。
再见了,我的七岁,我想我应该拥抱你,那个亲爱的小孩,那个忧伤的小小少年。我相信,这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曾经的寄人篱下,让你把自卑变成了超越,请正视这段经历,它并没有多么地不堪,把恨放下,拥爱前行!
再会了,我的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