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   第41-44节

图片发自简书App

41鲜明生动的细节

2002年3月13日,一艘印度尼西亚油轮在距火奴鲁鲁(Honolulu)约600英里(约965公里)外的洋面上起火,一名船员丧生,船上的所有电力和通讯都中断了。三个星期后,一艘路过的游轮发现了灾难讯号,于是停在一旁,把船长和10名幸存的船员救了上来。

在营救行动中,船长的小狗,一只名叫“福格”的两岁混血梗犬不知为何被落下了。一名游轮乘客在接受新闻频道采访时说,她好像看到有一只狗还留在船上,这句话引发了一场救援行动。这次行动由美国海军陆战队(American Marine Corps)组织协调,用时16天,耗费了4.8万美元,所用的资金主要是由当地一家名叫夏威夷人道主义协会(Hawaiian Humane Society)筹措的。鉴于每名船员的平均营救成本还不到救狗的一半儿,有一个问题就值得问了:筹款人用了什么方法,说服了夏威夷居民捐出这么一大笔钱来营救一只动物?还有一个更宽泛的问题:除了适用于筹款和慈善活动之外,这个经验是不是也能用在其他的影响和说服行为上?

先前的研究表明,筹款组织可以运用的一个既能打动更多人捐款,也能让捐助者更加慷慨的方法,就是引导大家去关注能反映某一位救助对象个性的具体特征,比如此人的年龄、性别,甚至是头发的颜色。在沟通的早期,就要让大家了解到这个虽小却十分重要的细节,这会引起大家的重视——一条活生生的性命危在旦夕,人们对这条生命的价值也因此看得更重了。如果这个救助对象给人的印象是抽象的、匿名的,只不过是大群体中的一分子,人们对生命价值的体认就没有这么真切。例如,一项针对医生诊疗决策的研究发现,如果做CT扫描时附上患者的照片,医生在诊治时就会更加用心,更加关心病人,因为照片让医生们感觉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群患者中面目模糊的一分子。

需要救助的对象不仅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还有了鲜明的形象——当人们把注意力放到这上面的时候,他们就更愿意慷慨解囊。这个观点或许有助于解释那笔拯救了小狗福格的巨额善款。作为一艘载满船员的船上唯一的小狗,它的形象显然是鲜明的。报道说,它是一只白色的混血梗犬,爱吃比萨,大约有40磅(约36斤)重。这些描写也把它说得像个人似的——虽然是个胖乎乎的家伙。

因此,在寻求他人帮助的时候,任何人都可以做的一个简单改变就是,在沟通的早期就强调一些关于受助者的、小而具体的重要特征,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鲜明形象。慈善机构可以从中得到清晰的启示。同样,管理者在申请预算的时候,不要只会指着表格上那些干巴巴的数字,而是应该摆出团队成员的照片,让这些人的形象变得鲜活生动起来。“这是玛丽,我们的首席分析师;这是吉姆和林西,他们的团队需要在今年升级系统。在我刚呈交的预算报告中,这笔费用占了预算增长的百分之X。”

若是辅以另一个基于说服科学的方法,这样的申请还会变得更有说服力。社会科学家辛西娅·克赖德(Cynthia Cryder)、乔治·洛温斯坦(George Loewenstein)和理查德·沙因斯(Richard Scheines)猜想,除了凸显一个“鲜明又具体的个人形象”以外,如果想进一步提升呼吁活动的成效,还可以着重强调一个“清晰又具体的干预手段”。

在他们主持的一项实验中,受试者被随机分成三组,访问一个为乐施会(Oxfam)捐款的网站。登录到“普通版”网站的那组受试者读到的是:

“国际乐施会是世界上最高效的援助组织之一。它向全球人民提供种类众多的人道主义援助。如果你向乐施会捐款,你会捐多少?”

登录到第二种网站(我们称之为“高价值——细节版”)的受试者读到的内容跟上面一样,只不过多了这样一句话:

“乐施会运用资金的一个例子是,它为人们送去清洁的水。”

最后,登录到“低价值——细节版”网站的受试者读到的话与第二个版本的一模一样,只是“清洁的水”换成了“瓶装水”。这两个版本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实验之前所做的测试表明,人们认为,比起“瓶装水”,“清洁的水”对援助对象的帮助力度更大,更有价值。

这些措辞方面的改动可谓是非常不起眼,但它对结果的影响绝不能用不起眼来形容。看到“普通版”网站的那组受试者平均捐出了7.5美元,而看到“高价值—细节版”的那组受试者(他们看到了细节信息,知道了善款的用途)的平均捐款额增加了37%。小小一个改动就能产生这样的成效,可谓是令人印象深刻。因此,如果你想申请额外的资源,不管你想要的是信息,还是时间、金钱,甚至是人手,你都应该在提案中添加一点儿细节,描述一个清晰又具体的干预手段。

同样,那位经理在申请系统升级经费的时候,应当向负责审批预算的人指明,这项额外的资源能给玛丽和她的团队带来具体的价值。可是,应该强调哪一种具体价值呢?

为了寻找答案,咱们来仔细看看克赖德、洛温斯坦和沙因斯的研究,特别是“低价值—细节版”那组受试者的表现——他们被告知,他们捐出的钱会用于提供瓶装水,而不是清洁的水。实验结果是,这一组人的捐款金额低于“清洁的水”那一组。知道这个结果后,你大概不会惊讶。但是,看到下面这个结果,你一定会非常惊讶:这组人的捐款数额也低于“普通版”那一组,也就是那些压根儿没看到任何额外信息的受试者。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当你为获得更多资源而进行呼吁时,从那个清晰又具体的干预手段中体现出来的价值,必须要符合人们的预期,否则还不如不说。对于乐施会的例子,我们很容易就能想明白:在捐赠者看来,比起清洁的水,瓶装水对受助对象的帮助力度是远远低于预期的,以至于他们的捐款意愿比不了解具体信息的那一组还低。

这个观点也启发我们去关注一个沟通者经常遇到的陷阱。申请资源的人在强调这个资源的价值时,往往会犯一个错误:着重强调这个资源会对他们自己带来什么好处,而不是对提供资源的人带来什么好处。例如,那个向公司申请系统升级费用的经理很容易去强调系统升级能够让她的团队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而不是更高质量的服务将会为全公司带来什么好处。

总之,当你需要说服别人为你提供资源,来帮助你达成某个目标的时候,这些“四两拨千斤”的方法表明,你应该引导对方去关注这两个方面:形象鲜明的受益对象以及清晰具体的干预手段。

42指出机会成本

无论你是想说服顾客购买你的产品,让客户接受你的咨询服务,还是请同事们支持你的新项目,如果你跟大多数人想的一样,那么你也会认为,当你手握强有力的支持证据,而且拥有确凿无疑的价格优势时,任务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可有些时候,就算手里的产品最棒,价格也最合算,可我们还是没能说服对方。导致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处于优势地位的人往往会犯一个常见的错误。幸运的是,意识到这个错误的沟通者不但能有效地避免它,而且还能大幅度地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胜过对手。只需把要传达的信息做一个小小的调整就可以了。

上面所说的这个常见错误就是,人们往往意识不到一个决策背后隐含着经济学家们所谓的“机会成本”。决策的机会成本指的是,当人们选择了另一个方案时,可以获得的直接收益。例如,假设你决定在明天上班的时候顺道去趟健身房。这个决策的机会成本就是你要放弃的东西,在这个例子中,就是多睡一小时。在说服他人的时候,沟通者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他们会假定受众(也就是他们想要说服的人)会自动自发地考虑到决策的机会成本。例如,假如说你是个销售员,你的产品不但质量好,价格也比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低。身为销售人员,你很容易以为目标客户会立即意识到买你的东西能省钱,而且,衡量过价格差距之后,他们就会做出决定,选你的产品。

可是,专门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沙恩·弗雷德里克(Shane Frederick)和同事们所做的研究发现,大众并不像你期望的那样,常常做出这样的比较和衡量。如果你没有主动采取一些简单的行动,引导他们这样想的话,你自以为最有竞争优势的东西没准根本就无足轻重。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明摆着的:面对较贵的物品A和较便宜的物品B,做决策的人肯定会认真考虑买A的机会成本。在A上多花500美元,就等于这500美元不能用来买别的了,这似乎想都不用想。可是,弗雷德里克和同事们认为,人们是不会想这么多的,特别是在背负了太多选择、有太多决策要做的时候。面对这种问题,他们提出了一个十分简单却常常被人忽略的解决方案:给决策者一点儿小小的帮助——温和地提醒他们,把机会成本的问题说得再清楚一点儿。

他们所做的一项实验中,受试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大家可以用14.99美元的价格购买DVD。第一组面临的选择是,要么“买这张DVD”,要么“不买”。而第二组面临的选择是,“买这张DVD”或是“把14.99美元省下来买别的”。虽然两组选择的意思一模一样——毕竟,“不买”就等于把钱省下买别的,可这个小小的改变让结果大为不同:第二组的购买率从75%掉到了55%。

这些研究人员发现,家具制造商兼零售商宜家(IKEA)在新加坡投放的一则广告出色地运用了这个策略。广告画面的左半边,一个闷闷不乐的女郎站在一个时髦的鞋柜边,柜子里却只摆着一双鞋。画面底下写着“量身定制的鞋柜1670美元+1双鞋=1700美元”。对比之下,在广告画面的右半边,女郎站在一个没那么花哨的宜家鞋柜前,柜子里的鞋多得都快满出来了。底下的广告词写的是,一个鞋柜(245美元)加上48双鞋子(1440美元),还比左边的1700美元便宜呢。

有趣的一点是,宜家的广告中,省下来的钱被用来购买和目标商品相关的东西(鞋子和鞋柜)。然而,弗雷德里克和同事们发现,不一定非这样不可。

在另一个实验中,工作人员要求受试者在两部手机中选一个,品质较高的那一个要贵20美元。然而,在此之前,工作人员请一半受试者想一想,20美元能买什么——什么东西都行。另一半人则没有接到这个指示。结果是,前一组人中,愿意选便宜手机的人数比后一组多出50%。

因此,每一个沟通者都能使用的、提升沟通效果的“四两拨千斤”的策略就是,清楚地告诉目标受众,选择这样东西的附加好处是什么。如果一名政客告诉大家,她推行的新政策能帮每个家庭每年节省250美元,那她可以继续描述一个家庭能用这多出来的250美元做些什么,比如全家人来一趟休闲之旅,往孩子的大学教育经费里多存一笔,或者多积攒点儿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同样,一个IT咨询顾问想说服客户购买那套已经打了折的软件系统,那他可以给客户举几个例子,说明这笔省下来的钱和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这样一来,本来已经挺有说服力的销售就变得更加吸引人了。

销售经理可以请团队成员们想一想,下一季度的销售奖金准备怎么花。这就是一个提升销售绩效的、“四两拨千斤”的策略——要是把大家的花钱计划写在团队的白板上,公之于众,效果还会更好。

这个凸显机会成本的“四两拨千斤”策略对你的退休计划也有益处。我们有个朋友,和许多有孩子的家庭一样,他们家也面临着没完没了的纠结选择:是今天把钱花掉呢,还是存起来,好舒舒服服地及早退休。他们的“四两拨千斤”的策略是核算出“提早一周退休”的成本是多少。夫妻二人面临昂贵开销的抉择时,就会把这项开销的成本与跟提早一周退休的成本做一番比较。不久之前,他们告诉我们,说他们的朋友最近都搬进了更贵的房子,而且还怂恿他们也这么干。可计算一下就很清楚了:如果他们搬进更好的房子,就意味着退休时间要比目标晚了四年。他们马上就明白过来:他们不想这么干。

当然,需要切记的是,省下来的钱可以做的必须是好事。上述研究人员指出,一个反战网站这样描述伊拉克战争的成本(当时,美国投入的成本大约是3000亿美元):相当于在一整年的时间里,每个美国人每天少吃9个奶油夹馅小面包。看起来,不管这句话的意图是多么美好,这一则反战宣言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虽然上面这个例子有些欠妥,但这里头隐含着一个重要的方法,如果你的产品、提议或政策价值不菲,你就可以借鉴它:不要把机会成本描绘得诱人又重要,相反,要把它说的一点儿也不吸引人,或是微不足道。对此,钻石开采和销售公司迪比尔斯(De Beers)在最近的一则广告中做出了精彩的示范:图片上印着一对硕大的钻石耳环。广告词怎么写的?

“明年再翻修厨房吧。”

43如何激励他人(还有你自己)完成任务

假设有一天,你约了朋友喝咖啡。点单付账之后,咖啡师递给你一张积点卡,说每买一杯咖啡就能集一枚印章。攒齐十枚印章之后,就可以免费换一杯。你接过卡片,发现她已经在上面给你盖了两个章——你已经朝着那杯免费咖啡进发了。

你取得的进展可以用两种方式描述:你已经走完了20%的路,或者你还有80%的路要走。哪个说法更能激励你完成任务?

原来,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对想赢得忠诚客户的咖啡店老板有用,对任何一个想要说服他人(甚至包括他们自己)完成任务的人,这个答案都是有意义的。(顺便说一句,在你接着读下去之前,你应该知道,你已经读完本章的10%了。)

说服科学专家古敏中(Minjung Koo)和艾莱特·菲什巴克(Ayelet Fishback)认为,要是把注意力的重点变一变,人们完成任务的干劲儿就会变得更强。他们假设,在任务刚开始的时候,与其把关注重点放在尚未完成的、比例较大的部分,不如把重点放在已经完成的、比例较小的部分,因为这样做会让人劲头儿更足。

为了测试这个猜想,古敏中和菲什巴克设计了一系列精彩的实验,其中一个选在了一家人气很旺的寿司店。在4个月的时间里,900名该店的常客参与了一个忠诚客户奖励计划:午餐期间来店消费十次,就可获赠一次免费午餐。一半顾客拿到的是空白卡片,他们获知,每吃一次午饭,就可以加盖一枚寿司形状的印花。由于每次消费盖一个章,顾客的注意力就被引导到了累积的进展上。咱们把这组顾客称为“进度累积组”。

另一半顾客拿到的卡片上,10个寿司形状的印花已经盖好了。每来店吃一次午餐,店员就用打孔机打掉一个印章。因此,这批顾客关注的是距离那顿免费午餐还剩余多少没完成。咱们把这一组叫作“剩余任务组”。

说到此时,我们需要强调一个事实:由于这项研究是发生在一家正常营业的餐馆,因此顾客的消费情况十分多样。例如,独自来吃午饭的顾客会得到一枚印花,或是在卡上打一个孔,这意味着每次只朝目标前进了一点点。但请一群朋友或同事们来吃饭的顾客可以得到多枚印花(或是在卡上多打几个孔),这意味着他们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分析结果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如果顾客最初取得的进展较小,即独自吃饭或请客人数很少,那么“进度累积组”的人更有可能再次回到餐馆消费。如果顾客最初取得的进展很大,那么情况就反过来了,“剩余任务组”的顾客更愿意回来。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是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下,当顾客的注意力焦点被引导到较小的数字上时,完成目标的积极性更高——无论这个较小的数字指的是已经取得的进展(通往免费午餐的路,你已经走完了30%),还是剩下的任务(你还有30%的路要走)。

古敏中和菲什巴克把这个理论称作“小数字假说”。

这里面的含义很清楚:无论你的目标是提高客户忠诚度,还是只不过想激励他人(你自己也算)更积极地完成任务,这项研究的建议是,你应该在早期的时候,把目标对象(或你自己)的注意力引导到已经取得的少量进展上,而不是盯着尚未完成的较大数字。

其中一个原因是,在执行任务的早期,盯着小数字能够唤起人们尽可能高效做事的欲望。从完成了20%进步到40%,这相当于进展翻了倍,行动看起来非常高效。相比之下,如果进度从60%增加到80%,同样都是20%的增量,但感觉上不过是已完成任务的四分之一。

因此,当管理者想要激励员工积极实现销售或绩效目标的时候,应该针对大家已经取得的成绩给出反馈,借此来保持最初的冲劲儿,比如,“新季度刚开始一周,大家就已经完成了季度目标的15%”,而不是“咱们头一个星期干得不错,现在还有85%的任务有待完成。”

同样,如果某人想督促自己定期存钱,好买一部新的高清电视,或是夫妻俩想要还掉信用卡或个人贷款,就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虽小却很重要的、已经取得的进展上,激励自己坚持下去。银行和金融机构甚至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协助顾客:把顾客已经取得的存款(还贷)进展放到报表和网银页面上去,就像领英(LinkedIn)做的那样——把会员的线上简历完成进度标出来。

但是,还记得在寿司餐馆一上来就消费了很多的顾客吗?这意味着他们很快就累积了许多印花,离目标更近了。在这种情况下,剩下有待完成的任务比已经完成的任务少。也请记得,注意力集中在“剩余的少量任务”的那一组人更容易完成任务。

这意味着,不管目标是什么,当进程过半之后,你需要把激励方法做一个小小的调整。一旦进程过半,当反馈聚焦到剩余的少量任务上时,人们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就会变得更高。因此,“你离完成目标只有20%了”会比“你已经完成了80%”更能受到鼓舞。

看到这里,这一章你只剩20%就看完了,所以此时大概是举出实际例子的好时机,看看对注意力焦点的小小调整能对你的影响力和说服力产生多大的提升作用!

从航空公司和酒店,到咖啡馆和化妆品零售店,许多商业机构都设有客户奖励计划,反馈机制都已经建立起来了,因此顾客们都知道自己在实现目标(获得升舱服务或免费住宿,在咖啡店的例子中,是赢得下一杯免费的双份巧克力摩卡)的路上已经走了多远。“小数字假说”建议我们,无论顾客处于路程的哪个阶段,反馈的重点应该始终放在较小的数字上——无论这个数字指的是已经取得的进展,还是有待完成的任务。常常坐飞机的旅客收到的通知单上,应当标出顾客已经积攒了多少历程,一旦里程数过半之后,通知单上就应该强调还差多少里程就可以享受升舱服务。咖啡师应当在给顾客盖章时告诉客户,他们已经积攒了几个印花,或是还差几个印花就可以兑换免费饮品了。

同样,从事教练和培训行业的人应当用心地构思给学员的反馈和建议的措辞,强调那些较小的数字,比如学员初步取得的成绩,或是余下的为数不多的任务。想要督促员工提升工作技能的管理者可以把这个方法纳入员工的个人发展计划,做法之一就是把员工实现某个具体目标的进度百分比显示出来,一旦进度过半,就把百分比数字从“已经做到了多少”转换成“还剩下多少”。这个小小的改变能帮助员工把注意力放在较小的数字上,因此显著提升他们的绩效表现。

如果你需要激励自己完成一小时的活力单车课程,或是下周的十公里长跑,那么在任务的早期,你应该关注“我已经完成了多少”,然后再把关注点转换到“我还剩下多少”。这个方法能够帮助你坚持下来。同样,为了鼓励自己完成瘦身计划(或是为期一个月的戒烟行动),刚开始的时候,你应该想的是已经减掉了多少体重(或是有多少天没有抽烟),到了后期,就去想想你还有几斤没有减掉(或是还剩几天就完成了戒烟计划)。

44如何提高客户忠诚度

网上葡萄酒商店(yesmywine.com)有个颇为有趣的客户奖励制度。顾客买了某个国家的葡萄酒,就能获得一枚“国家奖章”。一年内集齐12枚不同奖章,就能换得一份很大的优惠。但这里面有个机关,为了拿到这个优惠,顾客必须按照这家网店规定的顺序来收集奖章。比如说,顾客需要在1月份买一瓶法国葡萄酒,2月份买澳大利亚的,3月份买意大利的……这样坚持一整年,而不是按照自己选择的顺序,一年内只要买够12个不同国家的12瓶酒就行了。

鉴于购买量都是一样的(同是12瓶),这个奖励计划看起来过于严格了。人们会认为,与标准的客户忠诚计划相比,有着奇怪限制的计划(比如这一个)应该不太能吸引客户吧。毕竟,在说服他人完成任务的时候,特别是包含若干个步骤和行动的那一种(在客户忠诚计划中,是若干次购买),绝大多数人都喜欢规则更灵活些,没有不必要的壁垒。

所以,为什么一家公司——我们假定它希望吸引到更多客户,并培养出长期的忠诚度——会设计出一个违背大多数人习惯的奖励计划?原来,yesmywine网站发现了一些违反直觉的规律。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尽管人们都说自己更喜欢灵活性,但严格的规定反而能在极大程度上帮你实现目标。

在决定是否要追求一个目标的时候,人们一般会思考两件事情:这件事有多大价值,以及有没有可能做到。例如,一支业务拓展团队想签下一个实力强大、也极有战略意义的新客户,他们不但需要评估这个新客户的价值,还要衡量自己的机会有多大。同样,如果某个人希望学会一门新技能,或是找一份新工作,光是想象人生从此会出现多么巨大的变化是不够的,她也要考虑实现目标所需的步骤和行动。

既然实现目标所需的不仅是认可目标的价值,还得采取切实的行动,那么,有没有这种情况:一个说服我们去追求目标的因素,到最后反而会阻碍我们实现这个目标?例如,在那个网上葡萄酒商店的例子中,比起让顾客按照规定顺序购买葡萄酒,更加灵活的做法是让顾客不按顺序、随心所欲地买酒,这种自由度应该更吸引人,因此更多顾客会被说服,加入这个奖励计划。但是,一旦他们加入之后,这个原本吸引了他们的灵活性,会不会反而削弱了他们完成购买计划、获得优惠奖励的积极性?

行为科学家金立彦(Liyan Jin)、黄素琪(Szu-chi Huang)和张英(Ying Zhang)认为,当某个目标包含若干个行动的时候,如果人们可以自行选择这些行动的顺序,那么,与只能按照规定顺序行事的人相比,前者追求目标的积极性会更大,然而,一旦追求目标的过程开始,有灵活行动权的人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反而不如没有灵活性的人大。

为了测试这个想法,研究人员在市中心一家生意兴隆的酸奶店里做了实验。800位顾客各自拿到了一张奖励卡,买齐6盒酸奶就可以免费获赠一盒。一半人拿到的卡片上写着,购买顺序不限,买够6种不同口味的酸奶就可以。另一半人拿到的卡片上规定好了6种口味的购买顺序:香蕉、苹果、草莓、橙子、芒果、葡萄。此外,一半人的卡片上要求顾客次日回店激活卡片,而另一半人的卡片已经激活,可以直接使用。后两个条件很重要,因为通过“专门再跑一趟”的要求,研究人员可以量度顾客参加活动的动力有多大。

实验结果与最初的设想一致:比起只能按照规定顺序购买的顾客,可以按自选顺序购买的顾客显然更愿意激活卡片(12%与30%)。但有趣的是,若算完成率的话,情况刚好相反。只能按照规定顺序买酸奶的顾客完成任务的概率明显较高。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预先规定的顺序能够抹掉(起码也是减少)计划执行过程中不必要的“决策点”。在当今这个信息过载的社会,人们喜欢少做决策,而不是多做。在附加的研究中,金立彦和同事们发现了支持证据:按照规定顺序行事的人一般都感到,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限制选择的个数,会让这个目标显得更有可能实现,事情也会显得更容易一点儿。

到目前为止,一切合情合理,但稍等一下。虽然只能按顺序买酸奶的顾客更有可能买够6盒并拿到免费酸奶,但这批人参加活动的概率比较低。所以,如果严格的规矩确实能够提升人们完成任务的可能性,却在一开始的时候就降低了人们参加的概率,那综合效应会怎样?研究者们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和说服科学中常遇到的一样,答案是“要看情境”。

当选择相对简单,完成任务的动力很足的时候,灵活性比固定顺序更有助于实现目标。但是,如果人们需要做出较为困难的改变,或是动力比较低的时候,严格的顺序和结构就会更有帮助。

对于想设计客户忠诚计划和奖励计划的公司,这个研究有清晰的借鉴意义。但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些东西也值得思考。假设一名经理想说服鼓励下属参与一个新项目。在琢磨“是让大家灵活行动还是按规定顺序执行”之前,这位经理需要先问自己一个虽然很小却意义重大的问题:“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说服大家认同这项工作呢,还是鼓励他们坚持到底?”如果答案是先得说服大家接受这项工作,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很清楚了:必需的行动顺序应当越灵活越好,并且在宣布这项工作时就要强调这份灵活性。

但是,如果问题出在执行阶段,虽然做法完全不同,但照样很清楚:制订一个结构清晰、按部就班的行动计划,并且对大家强调,一旦行动开始,这个项目就会以明确的方式一直往前推进。

结构化的顺序能够帮助人们完成既定目标,这个方法对医药公司也很有用。这类机构面临的挑战是说服人们按照疗程服药。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医药公司可以把泡罩包装的药片分成不同的颜色,并做出清晰的标识,告诉患者何时该吃什么药丸,这对患者和专业医护人员都有好处。例如,疗程的头三天,患者需要吃白色药片,接下来的三天吃蓝色药片,最后吃红色的。虽然药物成分没有任何改变,但这个“分步骤服用”的小改变能让患者更容易遵照医嘱吃药。

同理,自行组装式产品(比如家具)的零售商和制造商可以把说明书改一改:把各个组装阶段按照颜色区分开,清楚地指明安装顺序,这样一来,顾客就更容易按步骤来了。这个小小的改变不但能让安装过程变得更容易,没准还能维护小两口的感情关系呢。

说到激励自己学习新技能——尤其是在它很难学,或是生活有很多事让你分心的情况下,虽然这个严格按规矩来的方法在刚开始的时候没那么有趣,但它确实能帮你学会夏威夷四弦吉他,助你加入那个向往已久的民乐乐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71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75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51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53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5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0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6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3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7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7损失规避原则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界里,就算当时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许多选择其实都是在“懒得选”的状态下做出的。政...
    AKE训练营阅读 723评论 0 1
  • 前面讲了RxJava2.x的使用,接下来这篇讲一下RxJava+Retrofit发送网络请求。 Android中有...
    MarvinGuo阅读 4,931评论 1 51
  • 全球书画网(主编:王志超)肖关明,(字小非,号明禾山人),男,生于1981年,江西吉安人,中国书法学院书法学士,中...
    4372aeb6d111阅读 383评论 0 0
  • 妈妈: 很高兴我们开启了新的旅程。 去机场的路上,我问你:“开心吗?”“当然开心喽!” 去机场的路上,我说,帮你拉...
    周洋_图乐园阅读 380评论 7 15
  • 我可能什么都不想要 我可能什么都不能选择 人生而自由 却无不在牢笼中 我在我自己做的牢里 你在你自己织的笼中 我们...
    杨颜阅读 29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