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位老师谈关于如何写好小小说

小小说一直以来是我喜欢的文学体裁样式。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就向我们介绍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俄国的契科夫,法国的莫泊桑以及美国的欧·亨利。像我当时在课本中学到以及后来看到的《套中人》《我的叔叔于勒》《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树叶》《警察与赞美诗》,这些作品都是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或小小说精品。

我知道国内也活跃着一大批专事小小说创作的作家。郑州的《百花园》和《小小说选刊》是比较有影响力的小小说刊物,有个“金麻雀奖”也是专门为小小说而设置的。年轻的时候,我曾经订阅过大量的《小小说选刊》和《微型小说选刊》,当然那时候主要是去读,真正动笔去写还是近几年的事情。

或许是读者大多有猎奇心理,好的小小说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很多时候它更受一些平台青睐,相比散文或诗歌往往有着更多的阅读量。我承认为了片面追求阅读量,很多时候我是有些心浮气躁的,对于文章并没有刻意去打磨,将一些故事也当作小小说来写,刻意淡化小小说的文学色彩,片面迎合平台或读者的低级趣味。

今天在头条遇到一位老师,对我的两篇小小说有一些善意的建议,让我一下如醍醐灌顶。这位老师是一位省级作家协会成员,在《人民日报》《北方文学》《小说界》《百花园》《山东文学》《北方作家》等知名杂志上都发表过文章,对于如何写好小小说,想来她是最有发言权的。

老师说,小小说虽小,可五脏俱全,小说的要素样样不少。只因为是小小说,文字应该在2000字以内为宜。耐读的小小说,一是要选择全新的角度,用太俗的方法讲故事是很难吸引人的。二是要留白,呈现白描的艺术效果,有的情节不去细说或结尾不去进一步交代,留下空灵之感。在场景和人物的描写上不要过细,不要面面俱到,造成画蛇添足。

小小说要有“包袱”,制造情节的起伏悬念,抓住读者的眼球,吸引读者继续看下去。随着情节的起伏,恰到好处地抖落“包袱”,起到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的感叹效果。小小说结尾可以虚拟化或多元化,运用留白写法,把结尾延伸开,最好把结尾残酷地留给读者。这样小小说就更有魅力、感染力和穿透力了。

应该说,对比这位老师关于小小说的一些要求,我的某些所谓小小说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尽管语言描写尚可,但是整体故事情节趋于平淡,结尾有太多矫柔造作的痕迹。譬如在写作过程中常常生怕读者不懂,画蛇添足地进行旁白介绍,这样缺少留白,也就毫无空灵之感。

对于小小说的一些写作理论,我大体是熟悉的,可是为什么在写文过程中依然会犯一些错误呢?我想这大体跟自己的心态有关,只知片面追求流量,丧失了写好纯文学的初心。这事让我警醒,今后写小小说也从此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侯发山老师谈小小说创作 这里大部分朋友都比我水平高,有不少人是我的老师。按照贾平凹的说法,文学这东西讲不得,...
    长安那片月阅读 5,414评论 0 2
  • 小小说语言:有限的文字,无限的感染力 在千把字的篇幅里,小小说的语言,是提升艺术品位的至尊法宝。因为小小说是文学入...
    笔记工场阅读 4,592评论 0 6
  • 老张有三大嗜好。老张总是自己这样说。 老张讲义气,善良、正直、爱喝酒,喝酒看工作!喝!喝!喝完! 老张喜双升,休闲...
    云家谱阅读 4,010评论 0 1
  • 小小说,即微型小说,多数学者认为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是小小说的鼻祖。它是“介于边缘短篇小说和散文之间的一种边缘性...
    海滨公园阅读 4,507评论 1 16
  • 第一次知道夏阳的《小小说写作艺术》是在一个读书群里,群主说给我们喜欢写的人推荐一本书,于是我知道了夏阳的存在,也知...
    请叫我三千万阅读 5,011评论 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