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在肯塔基大学的硕士时光,我从没想过会与篮球发生这么多的故事。
最初对篮球的记忆,是哥哥每年放假在家看NBA时,我就喜欢坐在旁边粘着他,虽然看不懂也不认识几个球队和球星。暑假他经常带上可能只有十来岁的我,顶着38度的大太阳去东单打篮球,小时候的我也没什么技术,但只要跟着哥哥哪怕帮着捡捡球也很开心。
一年前来到肯塔基大学以后,作为美国篮球名校的学生不知不觉有了很多NBA巨星的校友,参加活动能和他们要签名合影,亲切感油然而生,渐渐地彻底激发了内心的小宇宙。
今年,张同学有幸被聘为《灌篮》杂志2019年NBA选秀大会驻美特派记者,拥有媒体证的特权可以探索NBA选秀背后的故事,《灌篮》是他从小一直跟随的杂志,如今能够写文登载在上面是他一个梦想的实现。
对我来说,这是我第一次现场感受NBA选秀大会,我会好好体会整个过程,然后记录下来。
选秀大会前的媒体活动——与NBA 球星合影的最佳时机
2019年6月19日,也就是选秀大会的前一天。张同学受到邀请前往球员所住的酒店——Grand Hyatt New York(纽约凯悦大酒店)参加采访活动,这是一家位于曼哈顿中城的四星级酒店,距离第五大道步行六分钟,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成为在纽约市中心接待重要客人首选的酒店之一。
我们到达纽约凯悦大酒店以后,根据提供的指示牌进入媒体工作区域。我们比活动开始时间提早了一个多小时抵达,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人员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张同学去媒体区域排队领取媒体证,为即将开始的采访发布会做最后准备。
这是最好的和球员们合影的机会,因为明天选秀大会开始后,球员们都会以最快的速度飞往各自的NBA球队。我就坐在大厅喝喝咖啡,碰碰运气吧。
我的运气似乎一直都不会差,我的座位正对着一排电梯,媒体活动开始前,这一段路时球员们的必经之路。这不,刚坐下没几分钟就遇到了很多准NBA球员从电梯里出来前往会场,包括我们学校的三位野猫:PJ Washington(PJ 华盛顿),Tyler Herro(泰勒-希罗)和 Keldon Johnson(凯尔登-约翰逊)。
在肯塔基大学的这一年里,很容易见到球员也合过不少次影,而这一次的合影更像是一种告别吧,像是在目送校友进入NBA的一种祝福,一句“Go Cats!”是我此刻唯一想对他们说的话,他们也会默契地回复我同样的话。(肯塔基大学的吉祥物是野猫,人们为UK篮球队加油常用到此句,已成为习惯。)
选秀当天的背后花絮——“梦想从此刻起航!”
为了更好地了解到更多选秀背后的故事,我们选择和球员们住在同一个酒店。
曾经一度不太理解追星一族的疯狂行为,如今自己倒也有种“追星”的架势,倒也能够理解他们的做法了。
在美国想要见到名人真的不是什么难事,美国是篮球的国度,是自由的国度。
只要敢想敢做,那些往日只能在电视里看比赛的那些球星真真切切地出现在面前,甚至可以和他们对话,那么真实。不过说真的,现场见到球星和在电视上看到的感觉差之千里,和他们真实地握过手拥过抱,会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缘分。
以前看NCAA的比赛只会关注自己学校(肯塔基大学)的球员,除了预测前三名的Zion Williamson(蔡恩-威廉森), Ja Morant(贾-莫兰特)和R.J. Barrett(RJ-巴雷特),其他好多人还只是有所耳闻并不是很熟悉,可这次零距离接触以后,倍感亲切,想翻出他们大学打球的高光时刻看一看。甚至是面对来自被树为肯塔基大学“公敌”的杜克大学的“杜克三少”,他们看着我穿着肯塔基球员但还是愿意和我握手合影,我对他们怎么都讨厌不起来了。
或许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这里没有敌人。
有梦想,并为之拼搏的人,都值得被尊敬。
这张照片左上为来自冈萨加大学的Rui Hachimura(八寸塁),一位日本籍球员,他是时隔12年易建联后首位选入NBA的亚洲球员,几乎吸引了日本举国各大媒体前来见证历史。
左下是来自德州大学的Jaxson Hayes(杰森-海耶斯),他对着镜头做出了代表德州大学长角牛队的牛角手势。右上和右下分别为来自杜克大学的R.J. Barrett(RJ-巴雷特)和Zion Williamson(蔡恩-威廉森),他们的知名度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都非常高。
这张照片左上和右下分别是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的Coby White(科比-怀特)和来自De'Andre Hunter(德安德烈-亨特),左下和右下分别是来自俄勒冈大学的Bol Bol(波尔-波尔)和来自印第安纳大学的Romeo Langford(罗密欧-兰福德),以上均本届选秀大会受邀进入小绿屋的球员。
(小绿屋,这是美国体育选秀大会中的一个特殊名词,在NBA的选秀中,接受到官方邀请进入选秀小绿屋的球员,一般是通过NBA球队总经理的投票产生。)
直击选秀大会现场——持续六小时的惊心动魄
或许有人看了这个标题会觉得很夸张,一场NBA选秀而已,至于说是惊心动魄吗?
我想说,经过六小时的全程见证,我认为这样的描述毫不为过。
我去过大大小小的NBA球馆也有十来个左右了,但地处纽约的NBA篮网队主场巴克莱中心球馆算是颜值和大小都很好的一个了。
6月20日下午五点多,我们提前两小时就到达球馆门口,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球迷。不同的是,以往看NBA比赛球迷们大多会穿比赛双方球队的球衣,而选秀所涉及的球队太多了,几乎除了没有选秀权的几支球队,剩下的球队都有支持者赶来纽约想要亲眼见证球队纳入新秀的那一刻。
排队的气氛很是热闹,巴克莱中心门口围满了穿着各个球队的球衣的球迷们。
球迷们分为很多类型,有的只关注自己城市的球队,比如现场看到最多的是来自纽约的尼克斯队的球迷们;有的是为了支持来自母校的球员,可能是同一所高中或者大学,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来祝福校友的;有的也许是单纯地喜欢某个新秀,无论他被哪只球队选走,他们都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下去。
无论属于哪种球迷,我们为了见证新秀们的梦想而聚在了一起。
这是一场因为梦想而相遇的缘分。
晚上六点整,球馆开始检票,我找到自己的座位坐定。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巴克莱中心球馆,不过却是我第一次来到NBA球馆而不是为了看比赛,可NBA选秀大会的票价也一点不输NBA常规比赛。
一场NBA选秀大会一年一度,来自不同国家各大网络平台实时转播,世界各地热爱篮球的人们可以第一时间得知每一个选秀结果以及现场采访内容,这样的便利除了互联网的便捷,更不能忽视了背后媒体行业的辛勤付出,向所有背后默默付出的媒体工作者致敬!
舞台对面摆放着美国各大媒体的工作台对选秀大会进行电视直播,不够资格设立工作台直播的媒体们只能人工扛着机器前场后台来回奔波寻找好的报道点,当然了后者占大部分。
美东时间七点整,当24位受邀小绿屋的NBA新秀上台和萧华主席合影后,选秀大会正式开始,舞台前的二十几张桌子只提供给小绿屋的球员和家人朋友。
所谓NBA选秀(NBA Draft)是一年一度的NBA挑选新球员的盛会。在选秀大会上,30支NBA球队都可以挑选想加入NBA的年轻男性球员,被选中的球员则被称为NBA新秀。所有的美国球员都可以在年满22周岁时自动进入NBA选秀,也可以在他们高中毕业之后至他们完成大学学业之间这段时间宣布参加选秀。
接下来的将近六小时的时间里,萧华主席会按照顺位依次播报NBA球队选择了哪位选秀。选秀大会共举行两轮选秀,首轮选秀顺序是:状元签、榜眼签、探花签和常规赛战绩由差到好的球队,第二轮选秀顺序则按常规赛战绩倒序排列。
球员被选中时的的顺序称为顺位。球员在选秀大会上越早被选中的话,即顺位越高,他的身价就越高。拥有状元签的球队,在所有参与选秀的球员中进行选择,这支球队选中的球员就是“状元”,他们通常是所有球员中最优秀的,或是球队最需要的。
闪光灯前与帷幕背后——“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要说2019NBA选秀大会的最大焦点是哪位新秀,那么无疑是“非Zion(蔡恩)莫属”。他会成为今年选秀的状元,其实更多已经是意料中的事实了,可当萧华主席播报到“新奥尔良鹈鹕队选择的是——蔡恩-威廉森”时,或许是因为家人的陪伴,心中多了一份感激,他掩面喜极而泣。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一定不会被无数的闪光灯冲昏头脑。他会铭记今日留的眼泪,让今后家人都因他而骄傲。
当每一个新秀被萧华主席喊到名字以后,都会先和家人朋友拥抱,再缓缓向舞台走去。大屏幕上会放出球员儿时和母亲的合影,温馨而感动。
其实美国人是一个非常注重家庭的群体,在经历人生的重要时刻一定要有家人的陪伴。
家庭永远是一个人最坚实的后盾,
有再多的荣耀,如果没有你都失去了意义。
当萧华主席越往后报,顺位也越来越低了,我发现并不是所有邀请到小绿屋的新秀都能够在首轮(前三十位顺位)被选中。他们一直和家人朋友就坐在舞台前,几个小时过去了,迟迟听不到自己期待的名字被念起,设身处地想一下,这是多么煎熬啊。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着,只有少得可怜的六十个进入NBA的机会,即使是选上的新秀们,顺位的不同也代表着不同的薪水。镜头前后有多少我们看得到和看不到的,都有无数个在祈祷的声音,他们相信奇迹,等待可以改变他们命运的声音响起。
不管怎么说,对比那些落选的球员们,
被选中的都是幸运儿。
当首轮选秀结果播报完毕以后,二楼的观众几乎都已经走了。因为有很多为了纽约尼克斯队而来,早早得就用探花签选走了RJ-巴雷特。首轮签后,就没有热度那么高的球员了,很多观众就会选择离开。
来自俄勒冈大学的Bol Bol(波尔-波尔)是最后一个身为小绿屋成员在四十顺位后还没有被选中的新秀,因为在今年年初遭遇左脚应力性骨折,让他从预测顺位前五掉到了四十四位。他和家人朋友孤零零地坐在桌前,一定心如死灰。不知不觉,第一排被一群穿着不同球衣的球迷占据了,他们自发地默契地喊起波尔-波尔的名字为他鼓劲,场面十分感人,让我差点落泪。
舞台面前,有辉煌就有绝望,顺位的跌落意味着薪水和知名度的骤减,但同时也是涅槃重生的绝好机会。
选秀之夜的经历一定会让他一辈子铭记,我坚信他会努力证明给他们看“他们都错了”!
时间已经过了零点,现场的球迷已经就剩前几排了。有好多球迷在看到最后一个小绿屋成员被选走时,起身离开,跟我们说“我们都在等他。”我认为他们是真正的球迷,是懂得尊重球员的球迷。
还有一群我想将他们称作“疯狂”的球迷。他们年纪都不大,看上去像一群初中生或者高中生。一窝蜂聚在前几排,听着播报每一个新秀的名字都会大声欢呼喝彩,不管他们是第几顺位。
的确啊,无论是第几顺位被NBA选中,都是一个梦想的实现啊。或许,在这群孩子们的眼里,早已经把他们幻想成是若干年后的自己,已经开始练习成功后欢呼的样子,脱下帽子一跃而起,互相击掌。
他们练习着梦想,也坚定着梦想。
我们往往只能看到闪光灯前的熠熠生辉,可又有多少人注意到了帷幕后的故事呢?
凌晨一点多,我们走出巴克莱中心球馆,发现球馆前角落一个很像球员的面孔,还没等我们走上前去,就看到一群人尖叫着,拿着他的画报向他的方向冲过去。走近一看才发现他是今年落选的“小威少”——Jalen Lecque(杰伦-莱奎),他是一个没上大学的19岁高中生,凭借出色的运动能力以及频频上演劲爆扣篮而吸粉三十几万。
他拒绝了北卡州大等大学的邀请,还是选择跳过NCAA直接参加NBA选秀,大家都没想到这么有天赋的球员居然会落选。远处家人们尖叫着跑过来,抱着他唱着歌就像那些乐透秀的家人一样庆祝着,拿着手机拍摄,还有人拿手机闪光灯负责打光,朋友们给他带上自制的毕业帽,一起给他补过生日。
这种强颜欢笑最让人心疼。
要知道,对于一个不怎么富足的黑人家庭,被选中意味着一个家庭命运的改变;杰伦-莱奎决定跳过大学直接参加NBA选秀,是要下定多么大的决心。
有NBA选秀的存在,自然就有它的残酷性。
我们球迷能做的,也是尽可能地让顺位靠后甚至是落选的球员不要感到失落,我们久久也不愿离去,总觉得是在为他们的梦想坚持在这里,不希望每个追梦的人受了打击以后一蹶不振,我们也是在为自己的信念和梦想加油。
选秀就像中考高考一样,一时的失误和低谷不代表一辈子,正所谓“英雄不问出身”。谁说英雄就一定是状元呢?1984年选秀乔丹就是第3顺位被选中;1996年选秀科比就是第13顺位被选中;2011年选秀莱昂纳德就是第15顺位被选中,如今他们都是篮球巨星不是吗?
而一时的光鲜亮丽也不代表一劳永逸。
我不敢肯定2019年的每个乐透秀都会成为巨星,但一定有不是乐透秀的球员将成为巨星!
我坚信。
慕子书,一个95后射手座女生,地标美国。热爱旅游热爱美食,走过了美国30个州。
小文将记载我去美国以后发生的点点滴滴,一路旅游一路探索不同国家的美食与文化。
我是慕子书,一个追寻诗和远方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