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当过“算盘教授”

“七子之家隔两行,十全归一道沧桑。五湖四海盘中算,三教九流珠上忙。柴米油盐小黎庶,江山社稷大朝堂。八方天地经营手,六六无穷今古章。”

我家里有一个老物件——算盘,它是木制的,长方形,因为年代久远,朱红色的漆面已有些斑驳。

算盘原本是属于妈妈的。妈妈生重病后,有一次我在娘家打扫卫生,在床底下发现了满是灰尘的它,我就将它带回了我家,先用湿布,后用酒精,上上下下每个珠子都擦拭干净后,再用布包裹好。

我如此用心地对待这个老式算盘,是因为我知道,它代表了妈妈的青春年华,它曾经是妈妈的骄傲。

妈妈16岁上班,先是当过一段时间的小学老师,后来又转行从事供销社营业员兼出纳。“干一行、学一行、专一行”,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妈妈要经常“算数”。妈妈是怎么学会打算盘的,我不知道,在我记事时,妈妈就打得一手好算盘了。

看妈妈打算盘,是一种美的享受。妈妈的手很小、短短的、肉肉的,但一放到算盘上,妈妈的手便如被施了魔法一般,快速而灵活地上下翻动,算盘珠子发出清脆的噼里啪啦的声音。我记得姥姥得意地告诉我们,妈妈的算盘打得谁都比不上。

姥姥可没有吹牛,妈妈带着我们随军到部队后,有一次,部队的首长还专门请妈妈去教授打算盘。

部队定期组织一些培训活动,培养那些军人伯伯叔叔们成为多面手。我们学校教音乐的郦老师就曾被请去,郦老师是上海人,皮肤很白,气质很好。想想妈妈和郦老师一样,成为部队的兼职“教授”,那份荣耀感就不用提啦!

妈妈不只是公开授课,还当“家教”。那时,经常会有部队的叔叔上我家拜访,请妈妈给他们“开小灶”,教他们打算盘。

记忆里,妈妈也曾经想教我打算盘,但我的手指笨笨的,那珠算口诀更令我没有耐心,于是便作罢。

妈妈其实文化程度不高,只是小学(过去叫“高小”)毕业,但在那个年代,小学毕业也属文化人,所以,妈妈也当过一段时间的小学老师。至于后来为什么又去当了营业员,我就不知道了。

我现在很后悔小时候没有跟妈妈学习打算盘,也有很多“为什么”想问妈妈。人世间就是这样,原来我有机会却没有去学习,老一辈的家事也没有想去了解,现在很想知道,病中的妈妈却已不能回答了。

妈妈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她生病之前,对新事物的学习力比我要强得多。她手机用得非常溜,玩微信的时间比我早多了,发语音短信、用手机购物,都赶在我前面。

妈妈还写得一手好字,上了这么多年学的我,也自愧不如。在我少时的日记本上,妈妈写的“学习园地,适于笔耕”也显示了一定的文采。

我想,妈妈的聪明,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常年的打算盘吧。古有明训“珠动,心动,十指连心。”打算盘需要脑、眼、手的密切配合,既动手又动脑,所以它也是健脑的智力体操。

经上网查询,我进一步了解到,算盘其实非常“高大上”。“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在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议后,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令这个与现代社会渐行渐远的古老发明重新回到人们视野当中。

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依然受到许多人的青睐。现在,算盘在亚洲和中东的部分地区继续使用。在西方,它有时被用来帮助小孩子们理解数字,而一些数学家喜欢体验一下使用算盘计算出简单算术问题的感觉。

这样一了解,我竟然生出了要学打算盘的愿望。我想在后半生里,让妈妈用过的算盘一直陪着我,让爱、健康和智慧一直伴随着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时候的我又瘦又小,爱哭鼻子,每天拖着小书包,不紧不慢的走进教室,我的大班长早就站在门口,插着腰板等着训斥...
    春风十里不如你79800阅读 465评论 0 6
  • 算盘,一个早被计算器取代的工具;小屁孩,一个懵懂无知的熊孩子。我从没想过,象征过时和幼稚的他们会给我这个混迹IT圈...
    呼呼猫妈阅读 1,304评论 4 7
  • 我至今还保存着我妈曾经用过的一把算盘,这把算盘至少有100年的历史了,我最早见到它的时候就很旧了,边框被蹭的光滑顺...
    明日清风与茶阅读 440评论 0 0
  • 一位中国留学生坐在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的教室里,他是一位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现在正准备上一门专业数学课,一位神采...
    单身南瓜阅读 1,548评论 35 22
  • 如意算盘 说起老邱,人称“算盘王”,以前是村里生产队的老会计,与算 盘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后来在儿子邱小钟承包的...
    Awhatsup阅读 761评论 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