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荒落秋逢醒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梧星叙
一盏梧桐墨下客,微渺星光拢斑斓,小叙酌情聊。
一
打开微信朋友圈,我看到了阿扬的倾诉:困又放不下手机,在线求老铁们支援。他发出的时间不偏不倚正是凌晨3:40,不偏不倚正是我准备放下手机的凌晨3:40。
我盯着屏幕,若有所思。脑海里浮现:
我上一次早睡是什么时候?
说实话,我记不得了。
最初。我以为“早睡”的定义是夜里12:00前躺下,乖巧和赖床在我身上恰为巧妙地相容,本本分分地为明日早起实行起今晚早睡制度。
后来。我越发巧妙的将“早起”延迟,“早睡”的底线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凌晨1:30,出于爱凑整的惯性,我与手机一同将时针拨向凌晨2:00。
再后来。我记得,有人告诉我:最迟不要超过23:00睡觉。
一回首,原来早已偏离,从此,我走上一条“自暴自弃”的“不归路”。
二
熬夜恰等同于吸烟?
不禁想起自己曾劝老爸戒烟时,老爸对我的反驳常话。
吸一支烟的危害:肝功能损害+心血管阻塞+皮肤危害
一天一支,到一段时间后的一天两支,一天三支,逐渐逐渐成了以包为每日的计量单位。
熬一次夜的危害:记忆力下降+身体疲乏+情绪不佳
一星期一天,到一段时间后的一星期两天,一星期三天,逐渐逐渐成了以星期为每月的计算单位。
谁体为过吸烟的苦与痛,谁体味过熬夜的困与乏。
三
翻手机,翻到眼睛酸痛,翻到无聊至极。
却也还是睡不着。
白天我可以离手机,晚上我却忍不住地时不时看看它。
我又度过一个失眠夜。然而,我迷糊着眼,在群聊里不寄期望地输入:我失眠了。
“还早呢”“我们都没睡”“再玩会手机再睡吧”“我们约定3:00睡觉怎么样?”却发现深夜才是群聊最为活跃的时间段。
一种难以难说的“感动”取代充斥心头的“孤独感”。
我们在日复一日里,似乎将一天24小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舍不得一天的结束,迎不了一天的新始。
四
很多人有这样的心声:“我累了一整天,晚上熬个夜怎么了”
生活。有时,给予我们无限的无畏。熬着最贵的夜,打着掌控人生的名号。
放肆与报复性熬夜是自我补偿的尽显,疲乏与困倦是无能为力的反抗。
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里,似乎对“熬夜”早已习以为常,毕竟,充足睡眠是为数不多的“奢侈品”。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的调查结果,中国成年人失眠率高达38.2%,也就是说超过3亿的中国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失眠。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天有超过5000万的年轻人在熬夜。
据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8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3/4的90后是在晚上11点以后入睡,1/3是在凌晨1点以后,其中晚睡晚起的“猫头鹰型”与晚睡早起的“蜂鸟型”作息占到六成以上。
是的,中国人,从未像现在这样困。中国的年轻人,从未像现在这样疲乏。
五
听完熬夜=熬命:“我再也不敢熬夜了”
知乎有人说:
我熬了7年,大学到现在,可见身体还是可以死撑的,不过去年得了一场突发性耳聋,一只耳朵已经失聪,入职体检的时候医生还说我肝功能异常,某些指标是正常人的5倍,我才发现,人生已经快被我自以为是的年轻糟蹋完了。
也有人说:
熬了两三年,我掉头发,嘴巴周围青黄色,脾气敏感,脸上几种颜色,牙龈出血月经不调,双肾结石,眼睛经常流眼泪。
而我再也不熬夜,却不是基于以上网友的感慨,而是身边人赤裸裸地警示。
我的一位年轻老师,因连续性熬夜修改论文,着力出书,在某个凌晨毫无预兆地离开了人世。
如果,出于警示,我该叙述更为细致,但我无法去回顾这件事,突如其来且无力挽回往往更为令人辛酸。
所以,我对于此,只能无数次告诉自己:不要熬夜,要锻炼身体。
生命,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无坚不摧,其实,生命真的很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