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听本书114——士与中国文化

        “士”在中国是个特殊的群体,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从春秋战国开始,士开始从社会等级变成职业身份,不再是贵族,于是士人通过求学获得参政机会,而诸侯为了争霸也对其需求大增,士阶层也就由此兴起。进入秦汉后,由于朝廷禁止民间讲学和外出游学,战国时的游士就转变为具有深厚社会经济基础的士大夫,而东汉的士大夫领袖更以引领和改善社会道德风气为己任,并随着士人群体的壮大而使部分士人开始世代为官,从而演变成世家大族。尽管士人“尚名节”,但后来欺世盗名的行为却越来越多,从而最终导致儒家名教出现危机。到了宋代士大夫的政治文化才终于复兴,士大夫希望与皇帝共商国是,共同建立新的政治秩序。而在市场经济扩张的明代,还出现士商合流的现象,许多科举无望的读书人经商去了。于是商人承担一大部分以前专属于士大夫的社会责任,并产生受儒家影响的儒商文化。而总结其特点时,作者也提出“道”是一种超越旧文化的新理想、新价值,而士对“道”就有着明确的追求,而且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不关注彼岸世界,也缺乏西方追求解释世界的思辨传统,其关注点更在于用“道”去改造世界,变“无道”为“有道”,并且“道”与现实世界不即不离,与西方的一分为二、互相对立截然不同。而在以追求“道”为己任的士人眼里,改变世界和对“道”的追求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在现实世界里参与政治,治国平天下。于是,尽管士人的外在形态不断变化,但其精神却一以贯之。既对“道”保持不懈的追求,又关心和参与现实政治,建构社会秩序,对中国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就算传统的“士”在现代已不复存在,但“士”的灵魂仍然或深或浅地缠绕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身上。(分享自得到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 : 美猴王悟空 ① 白云独行 白云山,流星雨,一个人,夜独行……一大波想法踊跃而出。不可思议,任性一次,说走...
    美猴王悟空阅读 3,153评论 0 0
  • 一首《原谅》是我们的开始,那个夏天我们相遇,一首《至少还有你》是我们的结束,我们再续缘自《我只在乎你》我们就像这歌...
    女故阅读 1,774评论 0 1
  • 请求接口时报错Uncaught SyntaxError: Unexpected token : format: '...
    qwerer阅读 1,345评论 0 0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凡尘滚滚来。 五色时空心似树,婆娑世界镜非台。
    公冶子阅读 1,18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