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0-18岁阅读发展路径图》。里面提到好多好多观念,自己需要学习的太多太多。比如阅读素养。
这几年在中西方的学界有一个词是被广泛认知和接受的,叫“阅读素养”,OECD在2009年的报告里有一个标准化的定义,即:为了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增长知识,发挥潜能并参与社会活动而理解使用反思书面文本,并参与阅读活动的能力。
文章提到0-18岁阅读发展路径,其实就是说6岁之前我们一直倡导的learn to read,特别是两岁到五六岁,这个时间了我们管它叫伴随阅读阶段。关键期做重要事,事半功倍。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认识到,其实阅读并不是看看鸡汤美文激动地喊喊口号,也不是认识到其重要性把孩子送到各种培训班,真的都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比如识字。
汉字怎么学?
我们早年的孤立的、大量的让儿童去识字,对儿童的伤害特别大。这些年来绘本和新的阅读模式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模式,在我们下一代儿童中会有特别好的效果体现。
可能会有的家长问,小孩儿他到底在早期阅读中怎么认识文字的?这个在心理学里有一项研究,非常有力的证明了大家的担忧是不必要的。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叫“伴随学习汉字”。儿童在整个的图画书阅读中,通过图画、故事情节和线索理论,实际上在这个长期的阅读中是能够积累下汉字经验的。到了小学的时候文字的认读数量是非常高的。
做自己能做的。
昨晚找牛津树level 2的书发现不知不觉已经读完了。1和2共24本,每本2个故事,也就是48个小故事。于是我又抓起level 1 中的一本,我指陈小冠读,其实我没有说你读吧,只是指了指孩子就读了。输入够了就输出。
《Mat》昨晚第2次读,陈小冠自己要求自己读,发现孩子还不是很顺利,我就大声地和他一起拼读。没想到读完后,陈小冠竟然说,妈妈,我大声的读完这套书,就能更好的学习英语了,对不对?我愣住了,没有特意解释过这套bob books的作用,记忆中好像更朋友电话沟通交流过,有可能孩子当时记住了。感慨陈小冠是一个敏感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