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计划和选择而改变的一年——记录过去一年

今天又是生日,刚发了一篇很丧的文章,现在来积极地总结一下过去一年自己的转变。

一、积极主动

这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一条,在读这本书时,我自认为是积极主动的,但当我读完,再开始有计划性地去开展一年的活动时,我发现以前的积极主动,充其量是被动的积极主动,坐等找上门,从不主动对外找。

所以在年初,制定了三个部分,to do,to be,to go ,并列出了一个具体清单,包括读书、学习、兴趣培养、旅行地等。当我制定了计划以后,我发现自己更充分地安排自己,去找能够达成目标的事,去做,去学,去体验。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比如“霸占舞台”这个项目,给自己制定了50次以上的演讲或分享,所以我主动去找可以霸占舞台的机会,并且努力去做,虽然年底发现自己只完成了30次的霸占舞台,但当我打开自己去对外找机会的时候,我已经迈开第一步了,相信新的一年会做的更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积极主动的人,更关注自己的影响圈,做自己能做的事,告诉自己“我可以”,而不是永远觉得自己“如果可以”。


二、计划先行

计划先行,是探究课规则意识中的一条,在高效能中也有提及,有计划,才能更好地过日子。

在年初时,自己还是在按照自己“人生实验”的计划在进行,到年中时,计划好新的一年重点是沉浸式学习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所以开始转变方向,将阅读、写作的重心也放在专业上,甚至还开始有计划地去下载论文,定期阅读。而成果就体现在年终各种总结文章里,以及自己的课堂中。

图片发自简书App


计划就好像路线,也许不是最精确的,但却能为我的前进指引一些方向,然后边走边改,边改边走。


三、多样记录

记录是我看到了bujo后开始实行的,开始是自己画各种内容,来记录每天的工作,完成事项,后来发现,这不是我想要的,于是开始记录时间轴、观影、霸占舞台、阅读等信息,后来,又把时间轴改为了更便捷的版本,每天记录。

图片发自简书App

除此以外,简书的每日总结和荔枝的语音记录也是记录的形式,然后会发现,自己的时间、思考方式、说话的方式都在这些内容里一点点改变,也因为有了记录,有时找起东西来也是格外方便的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记录不是累赘,是一种很好的反思。
当每一次记录时间轴,都会问自己今天做了什么?花了多少时间在浪费?有没有把时间安排好?
当每一次记录每日总结,都会问自己今天的课上的好吗?哪里需要改?今天的书读了什么?有什么思考?
当每一次记录bujo,都会问自己,今天的自己表现如何?今天收获到了什么?电影里有什么值得思考的吗?


四、看待选择

如果说过去的自己就是逆来顺受,那现在的自己更看重选择。有些人自己可以做下选择,那我会欣然完成,有些人别人做的选择,我也依然会“选择欣然完成”。

最开心的选择,就是今年暑假,前一天刚旅行结束,还没在家呆上一天,立刻马不停蹄到了兰州。当我第一天到就把手摔伤后,我问自己何必呢?这么辛苦来,还把左手摔伤了,很久不能打球了。坐在教室台阶上的时候,瞬间有点难过,但是听到不远处嬉闹的学生声音,心情一下子被抚平了,我想这件事是我选择来做的,我想开心的去完成,即使带着肿的发紫的左手去家访也愿意,因为这是我做下的选择,我喜欢的决定。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而这样的决定,今年格外多,而且每一次都是我开开心心去做,快快乐乐收获。

我想当你能为自己的每一个决定做下选择,用积极的心态去完成,收获的会是一比无价的财富。


五、空杯

当做了很多事以后,会喜欢用数据说话,比如累计录制近600条语音,写下4万多总结字数,游记阅读超过3万等等,但随着数字的变化,这些东西又一点都没有意义。

当别人羡慕我能够坚持写的时候,并不知道我只是低质量的每天记录,而真正写的精彩的东西,少的可怜。和那些篇篇好文的作家相比,简直是还在托儿所级别。

在演讲方面,和那些一说话就震慑全场,富有魅力的演讲者相比,自己只是个幼儿园水平。在专业水准上,看了几本书,理论都摸不清的自己来说,只能算是“新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所以,唯有保持空杯,时时学习,时时积累,时时实践,时时反思,多和高手交流,同时做更多有挑战的事情,才能让我能够在一个更高的格局下,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弥补它们。

人生的这场实验,才刚开始,继续加油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