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刚上映时,我和朋友去电影院看了,跨年夜的晚上,我看到了一个个与病魔斗争的勇敢人们。今天,再次看这部电影,当我不再聚焦于故事情节发展时,我看到了他们身后同样痛苦挣扎却无私奉献着的家属们。
无论是失去了爱人并开起了假发店的男孩,还是被病魔夺去了妻子和女儿的修车大叔,他们的无奈、痛苦、挣扎也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
然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男主人公韦一航的父母。
初看到男主的妈妈为了五块钱停车费而斤斤计较用尽手段时,我觉得有点滑稽,因为我觉得中年女人似乎都是这样的。就像我的每一位女性长辈一样,她们会为了两三块钱和别人争执不休,会为了一次东西买贵了而心疼不已,更是每天在各项开支上精打细算,花钱时精挑细选。我尝尝觉得她们办事不够果断,和人争执有点跌价,甚至疑惑为什么每个妈妈都那么健谈,可以随时和其他家长打成一片。我惊觉,我好像开始有点嫌弃这样的妈妈们!
我开始反思,为什么她们会变成这样?她们喜欢这样的自己吗?或许,不是每一个人都想要斤斤计较的过日子,不是每一个妈妈都那么健谈乐观,在变成妈妈之前,她曾经也是个被宠着长大的小女孩,也曾害羞、怕黑、不在乎三两块钱的差别,甚至并不喜欢和人过多的接触。但是当她们成为了了母亲,成为了妻子,她们就变得健谈、勇敢、斤斤计较了,无关喜欢与否,只是生活所逼。我们常常忘了,每一个中年女人,曾经都是个肆意绽放的少女。
我曾以为老一辈舍不得花钱是苦日子过惯了,习惯了心疼钱。其实,苦日子谁过得惯呢,由俭入奢从来不难,她们不是不想过好日子,只是不想让我们过苦日子。
小时候偶尔听妈妈说起她年轻时的事情,听说她曾花光攒了两个月的工资给自己买了把吉他,说她连坐男同事单车后座都会害羞得不敢说话,说她一到放假便喜欢跑去山上看书弹吉他…可后来的妈妈,会屯下洗菜水来浇花,屯下洗衣服的水来冲厕所,会因为街头的苹果贵了几块钱而和摊主讨价还价,会在街上看到小女孩穿漂亮裙子时跑上去问哪里买的,然后给我买一条,会在我整理房间找出陈旧的吉他时给我弹两段,告诉我她曾经很喜欢弹吉他。我从没见过那个害羞的妈妈,也从未知道妈妈爱弹吉他。我只知道妈妈很喜欢看着我,吃饭时看着我,睡觉前看着我,我看向她时也看着我。她不再为了自己的爱好花光工资,也不会在陌生人面前害羞得不敢说话,更不会在周末抛下我去山上看书弹吉他。因为有了我,她有了牵挂。
我曾经很害怕自己会变成这样的女人,也自以为理解她们为什么会活成这种人。可我发现我错了,我从来都没有真正懂过谁,我连自己都不懂。我也不知道这样的生活着她们有多少悲伤又有多少辛福,我只知道,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的活着,努力在为自己,为所爱的人活的更好。生活将我们磨圆,是为了让我们滚的更远。想这么多有什么用呢,不如活好当下,就像电影里男主妈妈对他的回答一样,每个人都害怕失去,但也要勇敢的面对失去,所以更要努力活好当下的每一秒,才不负每一个爱你的人。
最后,祝愿每一个妈妈,都能永远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