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只会扣工资?趁早离开!他根本不懂绩效管理,附员工激励机制

文:成老师 有趣、有料、有干货!!

私信老师“绩效”两字,免费发送100分钟薪酬绩效管理内部培训视频。

导读

“绩效管理不过就是公司变相扣工资!我要离职!”

不少公司实行绩效管理后,总会遇到这样说的员工。

说实话,这一句话不是没有道理,这是很多公司绩效管理实施的真实现状。

绩效管理的核心实质是达成企业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很多老板却发现这是有效节省人工成本的方式,制定好的业绩目标,员工不能达成时,可以光明正大的扣工资。

这样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真正好的绩效管理能够激励员工发挥自身的长处和潜能,并调整和影响员工的行为方向。

然而,很多企业在这个关键领域中,却存在着不少的误区。

误区一: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扣减绩效工资

当绩效管理作为中国企业新型管理模式时,领导们的确有不少相逢恨晚的场景。其中一个版本就是——“啊!我终于遇到你了。我的员工整天说我肆意扣减他们的工资,但有了你,我就能‘科学合理’地扣减他们的工资了。”

别以为这只是个笑话。在实际操作中,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绩效工资的“顶”是触手可及,而“底”则是深不可测。我认为你干得不好,我就扣你绩效。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在持续提升员工能力水平的基础上,使其持续地改进绩效,从而提升企业的绩效。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绩效管理更多是偏向于激励性的,它对企业带来的效益,是来源于整体绩效提升而带来的“开源”功能,而并非克扣员工工资而带来的“节流”作用。

误区二:关键绩效指标确立错误

关键绩效指标的确立,是企业绩效管理的第一步。然而很多企业,从第一步开始就迈错了。很多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好一点的企业则是把著名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克隆”过来。

这就为企业绩效管理种下了“苦种”,把绩效管理的真正意义曲解了,当然以后结出来的必然是“苦果”。

问题的关键是绩效指标不是定下来了,压下去,就会达到效果。说到底,指标是一个行为导向的工具。

要真正产生行为导向的意义,起到逐步作用就必须使员工对指标理解和认同。适当地让员工参与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过程,吸收广大员工的意见,会增加员工对关键指标体系的认同度。

误区三:过分地追求全面的指标体系

企业为了不遗漏工作,把所有工作尽可能多的指标都罗列出来,并进行考核或评价。

但是这么做,往往事与愿违。指标多了,就必然要降低每个指标的权重,对于那些关键绩效指标来说是相当危险的。

因为,面对如此之多的指标,员工很可能无法照顾到每一项指标,在各项指标上都取得较好的业绩。在无法全面完成的情况下,员工很可能会舍弃一二个实现难度比较大的指标,而这些指标就有可能是关键绩效指标。

因此,万万不可过分地追求全面,对重要的、并且少量的指标进行考核或评价,实现真正的对关键绩效指标的考核,才能达到考核效果。比如说我们动力车间,只要抓好电、水、煤的重点指标就行了,其他的指标就可以作为次要地位对待。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下属的绩效,绝对不只是对指标、对结果的考核,还必须对下属在开展工作中的行为表现,工作过程进行评价并反馈。

可在绩效管理中采用一些非量化的指标,不仅可以提高绩效管理的可操作性,还能通过绩效管理,不断地提升各层级管理者的领导技能。

为什么小微企业做KPI不如做KSF?

KPI存在以下四大天然硬伤,影响其更多功能的发挥,同时也应看清KPI的运用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1、关注结果远多于过程。但是没有好的过程如何发生好的结果。

2、其本质为目标管控,缺乏系统性激励性的绩效改进。

3、采用权重模式,表明其更适合作为评价方式,很难运用于利益分配。

4、对数据完整真实性、流程系统性有高要求,否则无法发挥正常价值。

点评:当下盛行的KPI绩效考核模式,其实更适合作为评价性工具,因此将KPI与局部薪酬挂钩的传统作法,通过一些浮动、激励,虽然具有一定的正面价值,但意义并不大,持续向上的动力不足,成功率非常有限,多数流于形式或半途而废。


KPI与KSF的区分?

1、KPI是关键业绩指标,KSF是关键成功因子;

2、KPI反映综合绩效,KSF反映成功因素;

3、KPI用于绩效评价与提升改善,KSF用于衡量核心价值结果:

4、KPI可与员工晋升、目标管理、特别激励关联,KSF则可直接与员工报酬体系挂钩;

5、KPI用于综合绩效管理,KSF用于价值与分配管理。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种最具有激励性的KSF薪酬设计实操案例,行业差异自己变通参考对照调整

KSF增值加薪法:

KSF模式是最能体现管理者和企业共赢的模式,它一般会给管理者开拓6-8个绩效激励渠道,并在每一个渠道上找到平衡点,超出平衡点即做出分配细节,这个模式分配的不是企业既有的利润,而是一种超价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结果、效果与企业进行价值交易,企业赢得的是高绩效、管理者员工赢得的是高收入。

这种模式,其特点就是,打破固定薪酬模式,员工的工资收入与他的价值贡献全面融合,让员工为自己干、为自己加薪,全面激发员工创造显性价值的热情。

所以做薪酬模式的激励性非常重要,为了避免高层占据高位不做事,我们必须抛弃传统的薪酬模式,改用用KSF薪酬模式。

即通过对员工创造的结果和价值进行量化,与员工所得的报酬进行深度挂钩,强调以“结果”和“价值”换取报酬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和薪酬全绩效模式。

KSF是一种能体现管理者和企业共赢的模式,它一般会给管理者开拓6-8个绩效激励渠道,并在每一个渠道上找到平衡点,超出平衡点即做出分配细节,这个模式分配的不是企业既有的利润,而是一种超价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结果、效果与企业进行价值交易,企业赢得的是高绩效、管理者员工赢得的是高收入。

对员工来说:

1;日常工作有了目标,知道自己重点抓哪些;

2;工资拿多少要靠自己而非老板;

3;多劳多得,少干少拿;

4;只要做的比过去好,自然可以拿到更高的收入;

5;有6-8个加薪渠道,激励员工主动积极干,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

对企业来说:

1;员工没达到平衡点,说明工作做的不到位,自然拿不到高薪;

2;员工达到平衡点,说明员工状态稳点,做的不比以前插差 ,做的很不错;

3;员工超过平衡点 ,说明做出了更好结果,自己能拿更高工资,企业获得更高利润。

全国实用、快效、前沿独创“积分式管理,KSF薪酬全绩效模式,PPV量化薪酬模式,OP合伙人模式”系统操作设计

让员工加薪,不加企业运营成本的管理的方案,让员工自动自发的拼命工作的系统机制

我们专注薪酬绩效研究、实践、落地运行。

私信“绩效”二字,领取最新企业薪酬绩效管理的学习视频

如果大家想持续、深入的学习最创新、快效落地的薪酬绩效激励模式,可通过私信、评论等成老师保持深度交流,可以分享国内最具创新、经营性和激励性的薪酬绩效模式给你,帮助企业成长!为您提供创新、系统、落地的薪酬绩效与股权合伙人激励机制构建方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