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每一个家庭,家庭与国家之间,是价值同构、精神共振、治理共生的关系。当毛泽东要求子女"夹着尾巴做人"时,当焦裕禄教导女儿"工作上向先进看齐,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时,都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训文化延续。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下,传统优良家风的价值被重新唤醒,其蕴含的廉洁自律、崇德向善的精神内核,成为涵养清朗党风政风的“源头活水”。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节俭理念反映到家庭中,则是作为一种美德,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节制欲望、省身克己,时刻保持清醒自律。反映到国家,则是作为国家治理的精神内核。党员领导干部应发挥关键少数作用,把“”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要求内化为政治品格,涵养向上向善、崇廉爱廉的廉正家风,涵养艰苦创业、节俭朴素的勤俭家风,以廉俭正心,律己亦律人。以廉俭修身持家,一方面在个人消费、职务行为中展现节俭作风,自觉遵守廉俭原则;另一方面,防范“枕边风”“子女经”,管好身边人,从家常小事、点滴日常入手,如合理安排家庭开支、避免奢侈消费等方面,传递“家风不正则腐败易生”的价值观念,形成优良家规家训。
“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既是血缘共同体,也是政治治理的微观模型;“身”则是道德实践的最小单元,家风正则作风端、律己严;家风正则步履稳、行得正。家风失守是堕落起点,从“父子兵”“夫妻店”到“兄弟帮”,腐败病毒往往从家庭失序开始蔓延。党员领导干部要借助警示教育案例充当“CT扫描仪”,既能照见病灶,更能激活家庭成员自我净化功能。领导干部的家属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锤炼“金刚不坏之身”抵制权力、金钱、美色和物质利益的诱惑,不倚仗身份对他人妄提要求,不收不义之财,不拿非分之物。领导干部当好“廉俭守门员”,督促家属在工作生活中立得正、行得稳、走得实,讲底线、守纪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与‘冢’这两个字,它们很像,区别就在于那个‘点’摆在什么位置。要使家风不染尘、党风政风惠久远,领导干部就必须在“工作圈”“生活圈”“朋友圈”中要求高一点,堵上思想松懈的每一个漏洞,家风之“点”摆得越高,党性之坝越牢固。优良家风的传承延续是一种精神上的自律和对责任的坚守,家庭成员间时刻保持谦逊和自我反省,保持对法律、道德的敬畏。党员领导干部使用权力时,更应心存敬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把握传统优良家风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规管党治党提供文化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