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小伙伴在讨论问题,聊到一个话题:
我们为什么害怕改变?
之前我一直在坚信我们之所以迟迟不改变是因为还没有找到我的痛点,不痛,不改变,痛了自然就会去改变了。也通过咨询解决很多伙伴不改变,确实是因为没有痛点或是不够痛。
可是正因为这样,导致我自动“屏蔽”了一些人,那些可能真的就没有什么痛点的伙伴,但他们就是愿意花时间、花精力不断去探寻、付出,就是愿意去改变,不管结果,如何,他们只相信未来会更好,自己也配得上更好的自己!
是的,每个人其实都配得更好的自己。
为什么我们一直害怕改变?主要有3个原因:
1.不敢承担未来的不确定性,害怕改变
我们一旦发现未来有太多不确定性因素,就会激活启动自我防御机制,有一个小人会出来告诉你,不要去冒险啊,现在就挺好的,一切都很安全,都在舒适可控范围内。一旦这个声音出现,想要成长改变的那个小人就被打入冷宫了。
面对未来,不确定性因素有很多方面:
过程不确定性
由于不知道自己的资源、能力,没有盘点过,也不知道改变的目标是什么?不知道需投入多少资源、能力,这个时候就会打退堂鼓。
所以明确要明确先自己的目标、需求,盘点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成果不确定性
我们是习惯先看到成果的,如果看不见成果,会害怕,没有勇气去承担那个看不见最终成果的结果,也就会退缩,算了,一次次地算了,其实是在加重害怕的心理,越到后面越不敢、也不愿做一点改变了。
2.没有迫切的需求,不知道是对是错,改变之后会不会变更好 ?
我曾经尝试去挖掘每个小伙伴的所谓痛点,一般都会问及,这个想要改变的是否与现在自己的生活、职业、学习成长等相关?对于一部分人确实奏效,可是像她一样这部分人群就失效了,好像还真不好挖掘痛点。
后来,小伙伴说,像她这样的,没有“痛点”,但就是愿意去花时间、精力去改变,是因为她说:
我现在在坚持写文章码字,常常熬夜,失败了,最多就是没读者,会给自己生活带来什么吗?不会。
我录音停止了,最多就是没有听众,录音得不到提升,我编辑停止了,最多就是菜菜的编辑能力咯,对我來說,不痛,也不是急迫的。
但是
我希望自己变好,我觉得码字,可以把自己的内心做一个输出,可以明白一个事情的始末,分析的逻辑会更加清晰。
录音,能帮我掌握说话的调调,和听觉的美好,还能练习普通话和分享沟通能力。让人听得下去,才是沟通的首要条件。
编辑,我为什么愿意去学习、去做,为了一篇图文的排版,前后修改近百次也愿意做,因为,视觉的美丽,和人长的漂亮一样重要。
这些都不是我的痛点,但是我愿意花时间去研究它们是否适合我,是否能让我变得更好。
所以,不一定要有痛点才会改变,一些事情,并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欢,但是一直在努力探索、找寻也是一种改变和成长的方式。
是的,有些人不一定有痛点、有需求,也愿意努力去改变;恰恰相反,那些真正有需求、有痛点的人,反而没去行动、没做改变了。
后来,我们讨论了为什么很多人即使有需求、有痛点,但就是不愿意行动、去改变的原因:
- 可能是他现在还在职业的生存期,在努力为解决生存问题而努力;
- 可能是他现在的能力或资源不够?现在还做不了?等等。
最后发现,可能都不是,最缺的并不是能力、不是钱,而是思维。人不怕穷,怕的是穷的思维。
我们大多数人缺的是想要改变的思维。需要的是一种能力,不管是2K,4K、8K、1W都能一样地生活,哪怕是2K,也要有品质,也可以优雅地活着。
你说要赚钱,加班有加班费,你不加班,业余时间也不看书、去学习、去社交,而是浪费在各种电视剧、各种消遣娱乐上,还会想着去做什么改变吗?
你说要健身,没钱,去不起健身房?可是,外面这么多公园,这么多体育设施,跑起来啊?我到现在还没去过健身房,可去年一年依然在外跑步运动了1000+公里,我身边有很多伙伴在健身塑形,就一张瑜伽垫,一个手机,跟着视频练习,坚持下来,也成功塑形了呀。
所以,我们害怕改变,不愿意去改变,并不是我们能力有限、没钱、没资源,最关键还是输在了思维上。
如果有需求、有痛点,好办;可是如果都没有,怎么办?
就像我们做的【成果派】,一直坚信的核心理念是把你的:
想法行动化
行动成果化
成果品牌化
所有的行动都要回归自身的资源、能力范围内,制定最适合自己的最小行动,用21天时间小步快跑,快速试错,并产生最大的成果。不仅仅是一次21天的共同成长,更是一种思维的改造升级。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让所有参加成长的伙伴,21天以后都能全额拿回监督成长基金。
我们知道,改变、成长真的没有想像中的那么难;21天会是一个美妙的改变之旅,21天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只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来吧,一起不害怕改变,一起成长!
[76/100]
如果喜欢本文,欢迎转发分享!
如需转载联系授权并注明出处:
来源:简书,作者:陈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