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奇葩说第四季决赛# ,有一些想法:
如果我有一票,我会投给谁?我不知道。我喜欢肖骁,他有趣,反应快,感染力强,进步大。我也喜欢陈铭,他思想有深度,讲话有风度,综合实力稳定而强大。为什么没有选择?我想是因为:1.两个人我都喜欢;2.没有出现一方完全碾压另一方这种非常容易选择的局面;3.没有哪个论点让我念念不忘,于是很纠结。甚至有一点侥幸,自己不是按啪啪钮的那个人,因为我选不出,我想弃权。我也在想,为什么现场从来没有弃权的观众?是不是我太认真,对选择太慎重,惧怕每个选择的结果?可是我知道,只是因为我不够认真,才惧怕承担选择的风险。
很多人喜欢讲公平,我也是。我最喜欢第三季大爆发的姜思达,喜欢头戴花环、身着白衣的大美玲。第四季半决赛,我觉得赛制不公平,为什么是辩手自己选择持方,而不是抽签?为什么根据跑票数决定胜负,而不是绝对票数?对于决赛,我也觉得不公平,为什么根据绝对票数定输赢,而不是跑票数。只是因为,我们喜欢的、想支持的人没有赢吗?
然后我想,我当初为什么看奇葩说。刚开始是因为思思老师上过奇葩说第一季,而开始关注。思思老师要录其他节目,第一季后段就没参加了;那时我也还没喜欢姜思达。只是觉得这个节目很有趣,于是一直追着看。然后我喜欢邱晨、黄执中、如晶、付首尔、飞飞、马剑越、张泉灵,特别喜欢高晓松。我喜欢很多东西,却很少有最喜欢的。我很讨厌没有特别偏好的自己。如果我觉得我很喜欢一个人或一样事物,我会给自己施压,让自己的喜欢更长久一些。因为我知道,自己很容易对一样曾经那么喜欢的事物突然失去兴趣。我觉得黄执中好厉害,可是他说的那么多厉害的论点,我一个都想不起来了。此刻我突然想明白,我不用喜欢一个人一个事物的全部,觉得很轻松。因为喜欢A,给了自己一个机会发现B和C的美好,这多棒!
飞飞说的一个点我记得特别深:当我们变得更好,我们能接收到更多善意。它比任何成功学都打动人心,让人忍不住想要变好。我想变更好,接收更多善意,也释放更多善意。输赢很重要,所以要认真对待。但是,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不断经历以后,再回头看,曾经的输或赢,都只是有意思的回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