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如何确定基金的补仓金额

关于基金该申购和赎回的时机,这个是我们一直都在探讨的问题。而基金如何计算你的补仓金额或者定投金额,今天的这篇文章可以给大家讲清楚。


基金特性选择

在介绍这个方法之前我们应该首先确定的是,基金的特性选择。

什么特性呢?由于我们要精准的去计算基金的定投收益和补仓金额,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去选择波动高的基金


基金定期定额投资法,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基金定投,相比等分额投资法,优点在于在高位买入较少份额,而在低位买入较多份额,灵活的加减仓手段从而实现更低的平均成本。


正因此,越是波动性高的基金,越适合用定期定额投资法。


价值平均策略

与定期定额投资相比,价值平均策略关注的不是每月固定投入多少,而是每月我们的资产净值固定上升多少。


所以你在使用价值平均策略之前,你必须要先明确你希望每月自己都增加多少的基金净值。


举个例子,假设你计划未来每个月基金市值稳定的增加 1000 元。(请注意,是基金市值增加 1000 元,而非购买 1000 元基金。

这个意思大家都应该理解,我们买入基金是按每个营业日根据基金所投资证券市场收盘价计算出基金总资产价值,扣除基金当日的各类成本及费用后,得出的该基金当日的资产净值)


那么现在第一个月你以 1 元净值买入了 1000 份净值,次月股市表现大好,你买的基金净值变成了 1.2 元,即你的基金市值变为 1200 元。


如果你是按照定期定额法,也就是死板的基金定投,下一个月你需要购买的基金数额依旧是 1000元。那么你现在的投入就变成了2000元。


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就算遇到大跌大涨的情况你依然是风雨无阻的去做固定金额的投入,这就会浪费很多本应该盈利更多的机会和失去很多下跌前减仓的机会。


但是用价值平均策略则不同了,我们要求的只是到第二个月末基金的市值达到 2000 元,既然现在已经有 1200 元了,那么我们当月只需要投入 800 元买入 800/1.2=666.67 份基金即可。


这就可以看出如果你是想要净值达到2000那么你只需要补仓相应的基金的份额就可以,这是因为基金的单位净值在不断的变动,上涨时我们只要需要投入更少的钱就可以达到目标值。

而假如在下跌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钱去补仓,这样才能实现价值上的平衡。


因此,假如你是一个拒绝闭眼定投想灵活把控加减仓基金投资者你可以采用价值平均法来买基。

那么在这里需要说的是,很多人都在问我一只及跌了应该补多少,结合我以前讲过的,每下跌净值百分比补上相应亏损净值的百分比,这里大家也就明白了:

加减仓并没有一个具体的金额或者说方法,应该根据你期望的收益和基金市值,来计算出你需要补仓的金额。


你要期望自己实现基金收益盈利,首先应该把你的仓位算出来,定一个基金目标市值,因为根据市值我们可以知道自己的收益率要达到多少,最后采用上述的价值平均法算出自己每期达到这个市值需要补仓多少钱。


那为什么我们的63天养基计划不需要去计算价值平均,我们的每周的补仓金额也显得随心所欲?


很简单,因为大盘下行趋势中我们的63天养基是短期计划,所以也就是无法去制定及其目标收益,换句话讲,这么短的基金投资周期还是大盘反复下探的过程,我们能尽量去抓住每一次反弹能不亏钱就已经是成功了,所以也就不需要去扣每周的净值的涨跌。


而我们做的只要去把总金额才分成9周,留够充足的子弹去把握每一次波段中的抄底机会就好了。

这才是我们的重点,际我一开始也就讲过的。

重要的是判断补仓的点位而不是去纠结补仓的金额。


关注读财社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理财干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六章投资基金的重要原则正确的投资理念:长期投资选择时机:该出手时当出手基金定投:最适合工薪阶层的投资方式信息分析...
    你在学校阅读 14,203评论 7 52
  • 基金 一、什么是基金 1、广义的基金,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一笔资金。比如说信托就是一种基金,或者反过来说,基金...
    朱进伟西农阅读 13,572评论 18 211
  • 掘金分级B---牛市里分级B最好的投资策略:不动如山! 牛市里力最推崇的一种投资策略,这种投资策略只适合那些风险承...
    朱进伟西农阅读 5,392评论 2 7
  • 任何投资都不能头脑发热,谋定而后动。 课程内容整理 第一课时:放弃你的聪明 放弃你的聪明,通过长时间的投入用时间换...
    随我所想阅读 10,441评论 0 41
  • 基金买卖流程买卖方式:选择认购还是申购买卖渠道:多样、便捷基金开户:多种开户渠道基金变现:卖出或赎回基金赎回:注意...
    你在学校阅读 11,449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