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医话(六百五十五)

探天地清浊之源,察阴阳顺逆之机。

瘰疬一证,先贤名曰九漏。究其所因似热,稽考形状非一,不过随象命名。大概初发于颈项肌肉之间,未成脓者,从本引末,可使衰去,针之灸之敷之,从其所因而施疗。

然小儿幼弱,岂堪针灸,但以服饵涂贴之剂为治。此疾多生于耳后及颈项两旁,初发止是一枚,次必连生,大小十数,缠绕项下,累累如贯珠。逐个先肿,作脓穿破,轻者可瘉,重者难除。

先穴漏脓,长岁不干,谓之漏项。原其得病之初,自足三阳感受风热,与血气相搏而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豆疮后与产后相类,何如?盖产后之妇,血脉伤损,荣卫大虚,败血未尽,偶六淫侵袭,便致急证,亦有不救者。 且小儿豆疮,...
    妙手柯楠阅读 98评论 0 1
  • “肥甘积热伤津液,大渴引饮心烦热。” 疳渴者,多因肥甘积热煎耗脾胃,以致津液亏损,故不时大渴引饮,心神烦热。 “面...
    妙手柯楠阅读 146评论 0 2
  • 惊生于心,风生于肝,搐始于气,是为三证。盖其气也,四时平和则身安,一息壅滞则疾作。况小儿啼哭不常,其气蕴蓄,内则不...
    妙手柯楠阅读 175评论 0 3
  • “过食腻冷并肥甘,湿热生蛔腹内缠,时烦多啼时腹痛,口唇色变溢清涎,腹胀青筋肛湿痒。” 蛔疳者,因过食生冷、油腻、肥...
    妙手柯楠阅读 100评论 0 1
  • 呕吐皆主脾胃,古人谓脾虚则呕,胃虚则吐是也。呕者有声无物,吐者有物无声也。 乳哺过饱,则胃不能受而溢出,衔乳多食,...
    妙手柯楠阅读 14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