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十岁成长礼定格在2019-6-15的早晨。
作为一个爱孩子的妈妈,一切的爱都在点滴的奉献和无私里。
因为阿德勒说,社会情怀(social interest)是迈向未来的基石,合作和贡献才是一个人的使命。
当我试着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时,我的内在是喜悦的,轻松的,自由的。
我感觉自己是一个有能力贡献的人。
当我沉浸在自己的心流里,要求完美的自己是不允许有任何差错的。
周六晚上,同学妈妈告知,Chris不小心踩到孩子的脚了,下次当心点。我让孩子自己解决这件事,主动承担责任。
这件事以为就解决了。
周日下午,同学妈妈告知,好像还是有点浮肿,严重了。也没有想太多。
固有的思维模式,脚踩了,不会怎么样的啊?不要太紧张了。
周一下午,同学外婆提醒大家,自我保护意识,孩子一起踢球,不小心受伤了,让家长注意提醒孩子,当心点。并晒出检查报告。
虽然没有第一时间看到信息,等看到的时候还是蒙圈了。
第一反应,怎么可能呢?
有这么严重吗?
太夸张了吧?
我该怎么办?如何应对接下来的一切?
还是第一时间回复了妈妈,说一会去看看孩子,了解严重程度,再具体安排。
说完傻了半天,一个人在房间默默消化我的内在情绪,各种翻江倒海,各种"诠释",最好的最坏的。
冷静下来,及时求助。
那一刻,突然好无助且无力。
为什么会是我?难道我还不够忙吗?难道我付出的不够多吗?难道我不够有爱吗?难道...
"受害者"的角色让自己一次次陷入深深自责中。
同时,感觉自己真的没有能力应对这么复杂的人际关系。
一直以来都感觉自己太不擅长"说好话,讨别人欢喜",直接,简单,是一贯奉行的人生准则。
好友的一句话,你先好好共情,孩子不是故意的。
"Chris不是故意的",这是事实,还是我编造的?
刚刚脑袋了随意臆造的各种理由,"他为什么非要和女孩一起玩耍?他力气大自己不知道吗?他干嘛要去踩别人呢?他这么爱闯祸啊!真是不省心的娃,恨死他了!"
当我也觉得孩子不是故意的时候,我才彻底清醒感知到,孩子也只是孩子,他犯错了,但他不是个错误。
我作为有能力的妈妈,我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共同应对一切。
"我是他爱的港湾,坚实的后盾",这不是口号,这是,事情来临的时候,需要真切去同理和行动的。
一切缓和过来了,一切的起伏波动,就是我的情绪真实表现。
我重新带着自己爱的勇气,出发了。
接二宝放学,去超市买东西,和宸宸说好,刚刚发生的一切,以及需要他的帮助。
妈妈一会和哥哥要去同学家,你一个人在家照顾好自己。
一切安顿好,我们去了同学家。
一开门,同学爸爸就面带笑容,不要紧的,他们一起玩的,不是故意的。
紧绷的内心,释怀了好多。
原来,同理心,也是需要感同身受想到每一个人。
每个孩子都不应该被偏见对待,他们家女儿受了身体之苦,Chris一定受到了心里之责,这份深深的"看见",此刻真的太有力量了。
我们彼此探讨了接下来的一些实际挑战,大家彼此坦诚,用心向着更有力的方向推进。
这个过程,让我自己多了很多的觉察。
原来,小时候的自己,也是经常会闯祸。
还记得,三年级一次无意把老师的三角板摔坏了,老师要求我赔偿一个新的,当时内心的害怕和孤独。不敢告诉妈妈,因为太贵了;也不敢告诉老师,怕受到更难堪的羞辱。多少次一个人默默流眼泪,一个人想办法,一个人承受内心的煎熬。
也许,那个时候的自己,
在老师眼里真是一个坏孩子;
在同学眼里也是一个闯祸大王;
在妈妈眼里更是不懂事不贴心的孩子;
可是,在自己心里呢,我一定就是那个犯了错无可救药的坏人吗?
不是的,我想肯定不是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今天,我们一起共读《被讨厌的勇气》,我们讨论"原因论"和"目的论"。
到底是什么样的一股力量,我们有勇气活到了今天如此精彩绽放的自己?
阿德勒说,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精力的意义。
对于Chris来说,
他有能力交友,和更多孩子享受成长的乐趣,这是他的福气。
他还不知道,如何更好的使用自己的力量,这是他需要学习的地方。
他还可以学习承担更多责任,帮忙照顾好同学。
他还可以练习同理别人的感受。
他还可以从妈妈身上学习担当和勇气。
他还可以学习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
他还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受欢迎和勇敢有爱的自己。
他还可以学习更多...
未来,于我于他,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阿德勒的"目的论"让我们都更有勇气看见不一样的生命意义。
"承认一切的发生,就是了不起的态度"。
但是,也不要忘记,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练习被他人讨厌,也可能被自己讨厌的勇气。
最终我们努力活出自我肯定,自我重要,自我鼓励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