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俩个大家庭,一个从爷爷辈便是吃国家饭,长子承父业,亦是吃国家饭,次子幼子各凭本事也在小县城中谋得一官半职。一家人在小县城都是吃得开的人物,外人都很是羡慕,不敢轻易得罪,大都巴结讨好。
家中氛围也是父慈子孝,幼一辈的懂事礼貌,见长辈面都会问好。逢年过节都是大家庭聚在一起,好不热闹。
另一个家庭就是爷爷走的早,奶奶一个人拉扯孩子们长大,寡母带着从小父辈也受了不少委屈,都欺负他们家里没撑腰的。
父辈相互之间并不亲密,妯娌之间也是诸多嫌隙,老母亲90岁的人了还一个人住着老房子,各家媳妇能接受的限度就是给她送饭送水,接回家照顾都不同意。
从表面来看,第一个家庭的爷爷辈与父辈确实比第二个家庭强上不知多少倍,但是再往下看,情形大不相同。
第一个家庭孙字辈,男少女多,这不是重点,说明不了什么。关键是堂兄弟姐妹之间关系疏远,虽逢年过节能见上面聚聚,然而也只是停留在打招呼层面,再无更多交流。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父辈的强衬托出孙辈的弱,孙字辈的孩子们从小没什么话语权,一切凭长辈做主,而长辈封建思想尚有残余,也并未给孩子太多自主权,这些孩子就像他们的附属品,没有鲜明的自我个性以及自我存在感。
第二个家庭,父辈的弱反而造就了孙字辈的自强独立,堂兄弟姐妹之间在一起都是嘻嘻哈哈,喜欢以玩笑交流,而父辈的存在感责弱了很多。对老母亲的不孝顺行为,反而因众多孙子的齐心合力而慢慢得到纠正,刚好相反,这边的父母听孩子的,所以越往下越团结。
俩个家庭形成强烈的对比,第一个家庭慢慢没落,第二个家庭慢慢崛起,父母什么时候该管什么时候该放手,每一个当父母的都应当认真思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