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本又翻开新的一页,回顾过去的七月,有充实也有混沌带来的自省。读了几本很喜欢的书,如黎戈的《因自由而美丽》、《静默有时 倾诉有时》,还有之前读过的《时间的果》《私语书》《各自爱》。
书中文字涉有日常生活、阅读笔记、自然风物等等,读她笔下的长夏草木、一饭一蔬、秦淮河畔的南京古城,文字紧实,密度之大,日常岁月的绵密细致,执着而勤恳,内心静笃而坚定,细微之美而喜而有力,静水深流的力量,对文字对书籍对生活的挚爱和深情。像《时间的果》,反复读,一遍遍读,每次内心都会注入一种“定”的力量。
因为她,被推荐了一些作家,如梅萨藤,淘宝搜索其书籍,四本一套,影印本,三十多元钱。像《海边小屋》写的不仅是日子的素描,更是某种经验的梳理,从强烈的感情生活归于清隐,爱意缓缓滴入花朵,园艺,动物……不管见识高低,一个人深度整理和收拾自己的内心,这事本身就很迷人。
随笔集或草木系列的作家还有汪曾祺、佐野洋子、江国香织、丘彦明、西西,想想未来可以有他/她们陪伴,期待而欣喜。
在黎戈的微博结识一位喜欢的作家,一周的时间买了她的四本书:《独自美好》《一辈子历历在目》《四季书》《万物美好 我在其中》。字里行间的日常气息,草木与人事吃食,朴素饶有趣味。自然风物,四季节序的轮转,还有古典音乐和古诗词的品悟。《一辈子历历在目》书封这句“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无非一碗饭。饭上铺着一块咸肉,年深日久的浓香”深得所喜。
那日,身体不适,他说我买些排骨炖汤给你喝吧,还有玉米,你不是喜欢喝加玉米的排骨汤嘛。待看到排骨,想到要尝试的梅子酱排骨,于是改变主意,先是研究菜谱,搜索下厨房和微博关注的美食博主的分享,按下述步骤:洗切葱和姜,将排骨焯水;排骨用油煎至表面发黄;加入梅子酱、料酒、老抽翻炒;加热水没过排骨,小火焖二十五分钟,大火收汁出锅。第一次尝试没有失手呢,美味。
盛夏之际,草木葱茏,地表的热浪翻滚,闷热濡湿的空气,不喜空调和冷饮,端坐书桌前,毛孔中细细密密冒出一层层汗水,及时补充保温杯的温热水,扎扎实实地身在其中,如这般让生命充分沉浸在盛夏,内心是欣喜的,此刻我不曾辜负盛夏之光阴。
有时也会因社会种种曝光的热点新闻扰乱心神,盛夏之热也为内心增添重重烦扰而不安,就会因着生活某方面的不确定性而埋怨对方,一旦模式开启,刹不住地“突突”往外冒各种不满,情绪低落,而饱食违背“云在青天”的恶果,只会招致更大的失序。而把注意力收回放在自己身上,把时间投入喜好之中,于一件件事觉察中去做,静的力量即刻回归。
坚持书法的练习,最近书写每天至少两个小时,还有基本功的巩固和对临研究字型,每天去做,由不敢写到慢慢地熟悉,由每天功课的拖延到下意识的拿出纸笔开始写,下笔渐渐地有了底,在一笔一划的书写中得以踏实,看到更多问题,交给时间,慢慢练习,一点点体会与解锁。
有闲暇时间讨论看哪部电影,观看一部电影,随着电影情节而抽离自身的琐碎和庸乱,《海上钢琴师》、《vow》、《一次别离》、《流感》,影院看的这部《邪不压正》,敬佩姜文的才华,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被周韵圈粉。
或早起散步,路边的荷花依旧在绽开,想起一个月之前在湖的另一边那片更大的荷塘,于是跑步加走路抵达那片荷塘,感叹原来荷花的花期可以这么长,不同彼时,此时是热烈的盛开,白的、浅黄的、粉红的,露出稚嫩的莲蓬,也单独屹立着很多翠绿的或乌黑的莲蓬。
说回生活中几刻的焦虑和困苦,反思症结,一旦陷入执着,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相,放任对自己的要求,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后果只会被小我吞噬,痛苦而难以逃离。也是借此警醒:严格要求自己,亲近善知识,保持清醒的认知,充分地学习和实践,自省及内在的清洗,往内在扎根,扎扎实实地投身于日常每一件事情的过程,有那么宽广的空间、那么多的未知和趣味,要提升格局,要去经历和体验,积蓄与长养力量,越勤奋自律越得汨汨不绝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