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养生三昧

晨光初透时,邻家老者又在那方竹篱菜圃里忙碌。银丝上沾着露水,弯腰剪枝的姿态像极了老梅虬枝。他总说:"这世间的道理,都埋在土地里。"

网图

春韭最嫩的那几日,他端来一碟炒得碧莹莹的菜。青瓷盘里码得整整齐齐,比棋盘更见章法。"吃七分饱,留三分与春风共醉。"他笑说时,皱纹里漾着山泉的清明。我渐渐懂得"食饮有节"原是这般模样——不是刻意的克制,而是与天地同呼吸的韵律。

夏蝉聒噪的午后,常见他坐在紫藤架下打盹。斑驳的光影流过青布衫,连竹椅的吱呀声都透着从容。暴雨忽至,他慢悠悠收拾农具:"生气是拿别人的错处熬自己的药。"檐角雨水串珠成帘,他取出竹笛吹《清平调》,把雷鸣谱成了伴奏。

秋分后他教我认穴位,指尖在合谷、足三里游走,像在拨弄无形的琴弦。"气血通了,何须常叩医门?"霜降那日,他忽然卧床。我们急着请大夫,他却摆手:"老机器总要修整,且看明日朝霞。"果然晨曦初露时,灶间又飘出小米粥的清香。

如今他的菜圃依然葳蕤,四季流转如常。有时瞥见竹架上晾晒的草药,恍惚觉得那是岁月晒干的智慧。

不嗔不贪,不恃外物,原来养生之道不在参茸燕窝,而在檐下看云起云落的平常心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