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钱还是费钱

“5 个以为省钱的好习惯,其实让你进医院!”

看了《丁香医生》这篇文章才知道,你以为的省钱,其实是费钱。

勤俭节约作为传统美德,的确是一件好事。

但是,节省虽好,可不能乱省,看看这 5 个省钱习惯,看似省了钱,但却在健康上付出了大代价,可能是更费钱。

省钱习惯一:扯超市塑料袋装肉

很多人在超市买东西时,尤其家里老人,会多扯下几个塑料,拿回家分装食品用。

其实,这类塑料袋不适合用来长期装肉。

有相关研究显示,塑化剂会干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增加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现在来算笔账,看看到底是省钱了还是花钱了。

省:薅塑料袋——

1 个塑料袋(撑死)= 5 毛钱

10 年薅超市 1000 个袋子 = 500 元

花:内分泌失调——

性激素六项 = 600 元

甲状腺功能检查 = 250 元

血糖检测 = 700 元

没想到省了几毛钱的塑料袋,反而还花了更多钱进医院了。

要知道,只有标签「食品级」的保鲜袋、保鲜膜,才能用来装食物。

省钱习惯二:夏天不开空调省电费

夏天已经热得要,三十多度了,但家里老人可能是怕费电,偏不开空调。

实际上,以「肉身抗热」是真的会「抗」出病来的!高温不是简单的流流汗就完了,而是会对心、肺、肾、脑等脏器造损伤。

省:不开空调——

1 小时 1 度电 = 1 元

夏天 3 个月空调电费 = 2160 元

花:抢救——

进 ICU 3 天 = 3000元

省钱习惯三:食物发霉了,切掉坏的继续吃

有时候一个不留神,食物就悄悄发霉了,许多人心疼食物,于是切掉坏掉的部分,继续吃。

但其实去除的「霉」只是表面成型的菌丝,食物内部的霉菌和此前产生的毒素是去不掉的。

要知道,黄曲霉素要在 280 ℃ 以上才会分解,通常的烹饪方式对它都无可奈何。

吃下这些「看似被处理干净的食物」的常见后果就是,食源性中毒,轻则拉肚子,重则住院治疗。

省:吃掉食物——

1 袋面包 = 10 元

1 颗土豆 = 1 元

1 包坚果 = 30 元

花:食物中毒——

洗胃 1 次 = 600 元

住院 3 天 = 600 元

浪费食物的感觉的确不好受,但也不要拿自己的健康去冒险

省钱习惯四:电饭锅、不粘锅刮花了也不舍得扔

电饭锅内胆和不粘锅的不粘涂层的主要材质是聚四氟乙烯(PTFE),俗称特氟龙。

刮花后的涂层容易产生碎屑,随食物一起进入人体。

破损涂层继续使用的最大问题是:电饭煲不粘性能的下降,会导致不容易清洁+清洁不彻底,会有肉眼看不见的食物残渣粘附在内胆上滋生细菌,导致食源性中毒,像是拉肚子、肚子痛。

省:用破了的电饭锅、不粘锅——

1个锅 ≈ 200元

花:拉肚子、肚子痛——

挂号 ≈ 50 元

抽血 ≈ 30 元

吃药 ≈ 150 元

记住:任何不粘锅都是易耗品!

这种产品寿命就不长,该换新的,就换新的!

省钱习惯五:节约电,炒菜不开抽油烟机

有时候,为了省电费,觉得没炒几个菜,油烟也不大,索性就不开抽油烟机。

但其实油烟对健康的影响非常大。

厨房油烟真的会致癌,尤其是中国不吸烟女性。

这是因为,中式烹饪手法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

省:不开抽油烟机——

1 小时 1 度电 = 1 元

一年都开抽油烟机电费 = 1095 元

花:肺癌筛查——

胸部 CT = 600 元

肺癌五项检查 = 600 元

这里只列出肺癌筛查的费用,因为一旦患上肺癌,后续治疗费用是没有上限的……

勤俭持家是一个好习惯,但还是那句话——该省的地方省,该花的地方花!

不然,你以为的省钱,实际上是费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