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到半夜醒了,想到论语开篇的一段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想想以前觉得没什么的话语,突然意识到现在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不禁深深的想念起孔子爷爷了。
我们先来逐字学习一下钱穆先生《论语新解》中的解释吧!
子曰:或说:“子,男子之通称。”或说:“五等爵名。”春秋以后,执政之卿亦称子,其后匹夫为学者所宗亦称子,孔子、墨子是也。或说:“孔子为鲁司寇,其门人称之曰子。称子不成辞则曰夫子。”《论语》孔子弟子惟有子、曾子二人称子,闵子、冉子单称子仅一见。
学:诵,习义。凡诵读练习皆是学。旧说:“学,觉也,效也。后觉习效先觉之所为”谓之学。然社会文化日兴,文字使用日盛,后觉习效先觉,不能不诵读先觉之著述,则二义想通。
时习:此有三说。一指年岁言。古人六岁始学识字,七八岁教以日常简单礼节,十岁教书写计算,十三岁教歌诗舞蹈,此指年为时。二指季节言。古人春夏学诗乐弦歌,秋冬学书礼射猎,此指季节为时。三指晨夕言。温习、进修、游散、休息、依时为之。习者如鸟学飞,数数反复。人之为学,当日复日,年复年,反复不已,老而无倦。
悦:欣喜意。学能时习,所学渐熟,入之日深,心中欣喜也。
有朋自远方来:朋,同类也。志同道合者,知慕于我,自远方来也。
乐:悦在心,乐则见于外。孟子曰:“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慕我者自远方来,教学相长,我道日广,故可乐也。
人不知而不愠:学日进,道日深远,人不能知。虽贤如颜子,不能尽知孔子之高之大,然孔子无愠焉。愠,怫郁义,怨义。
不亦君子乎:君子,成德之名。学至此,可谓成德矣。
有句老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到。”中国人重视学,所以称学者。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还是认为自己需要学习,这是一种谦虚有涵养的心态。
就单说这一个学字,也真就能写出一本书了。钱穆先生有一本书叫做《学龠》,是关于治学方法与门径的著述,里面有钱穆先生本人治学方法和感触,以及对古人读书方法和学术源流的介绍。有些事情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全面的。
对于不肯静心读书学习的人来说,只是看看东家的评论,西家的总结,实难有真实的学问。
孔子爷爷在世时,身边的弟子想要学习,直接就可以聆听到老师的教诲,观察到老师接人待物的言行,比起我们现在的人要直接多了。时间过去了这么久,孔子爷爷已经不在世了,孔子的弟子的弟子的弟子都已经离世了。我们要想学习就免不了要阅读记录他们言行思想的文章。
知道了以后就要时习了,学才会有所成。因为孔子爷爷教的不是学术知识,只要你记在脑袋里就行。孔子爷爷的教导一定是身体力行后才会深有感悟呢!当孔子爷爷的话被我们自己感悟到了,内心会生出一种欣喜,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当然在时习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遭遇到很多挫折,这就需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了,否则一遇困难就退缩,无论做什么事情也不会有所得的。
当我们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实践,时间久了,“德不孤,必有邻”我们会遇到志同道和的人,成为朋友。当朋友从远方来看望我们时,岂不是不亦乐乎?
然而,人生的学就止于此了吗?如果是这样,也并不太难吧。有一群小伙伴可以一起开怀谈论理想,切磋道义。还有仰慕我之人前来求学,也很享受嘛!!!
可是当我们的学问修养越来越高时,越来越多的人不能够理解你,因为“流俗众,仁者稀”。这时我们的心境如果不感到有怨,依然安于我之信仰,行此道,也就是一位修养有成德的君子了!
我自己现在处在学而时习之的阶段,心中有欣喜,也时常感到寂寞,我渴望有很多朋友一起切磋琢磨,身边却鲜有同道。常常怀念杜甫,昨天半夜醒来又深切的怀念起孔子爷爷,还有孔门弟子,颜回,子路,子贡~~本人才疏学浅,写此文章只因想念之情和自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