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11篇,有的地方称305首。(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至于为什么有目无辞,一种看法是本就“无辞”,一种看法是“亡佚”。)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孔子编订。
名称演变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创作者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周代贵族文人的作品构成了诗经的另一部分。《尚书》记载,《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
内容简介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现实主义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诗经·国风》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可以感悟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向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大胆地提出了正义质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
诗经六义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解释:“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 《通志序》郑樵云:“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赋、比、兴的按表现手法分的。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经典采撷
《诗经》有四始:①,《关雎》为《国风》之始。②,《小雅》之《鹿鸣》、③,《大雅》之《文王》为《雅》之始。④,《周颂 清庙》为《颂》之始。从来认为【四始】具有代表性。
&《国风·周南·关雎》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是《诗经》中的第一篇诗歌,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诗经·关雎》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小雅·鹿鸣》是《诗经·小雅》的首篇,是一首宴饮诗。此诗开头皆以鹿鸣起兴,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
《小雅·鹿鸣》原文: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大雅.文王》,《毛序》说:“《文王》,文王受命作周也。”这是诗人追述文王事迹以诫成王的诗。后人认为此诗的作者是周公旦。
《文王》原文:
文王在上,於(wū)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pī)显,帝命不(pī)时。文王陟(zhì)降,在帝左右。
亹亹(wěi wěi)文王,令闻不已。陈锡(赐)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pī)显亦世。
世之不(pī)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⒄,维周之桢(zhēn)。济济多士,
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於(wū)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子孙,其丽不亿。上帝既命,
侯于周服。
侯于周服,天命靡(mǐ)常。殷士肤敏,祼(ɡuàn)将(qiānɡ)于京。厥作祼(ɡuàn)将,常(尚)服黼(fú)冔(xǔ)。王之荩(jìn)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è)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xiù)。仪刑文王,万邦作孚(fú)。
&《周颂·清庙》是洛邑告成时,周公率诸侯群臣告祭文王乐歌,通过对告祭致政祀典的礼赞,表达了对周人祖先功德的感谢和企盼德业永继的愿望,强化了周人天命王权的神圣理念,标志着周代立子立嫡宗法制的最后确立。此诗既是作为赞美周文王功德的颂歌,也成了西周王朝举行盛大祭祀以至其他重大活动通用的舞曲。
《周颂·清庙》原文:
于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邶风》之《凯风》为孝子思母之诗,开我国赞美孝子诗之先河。孟郊《游子吟》:“说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出于【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古乐府《长歌行》的命意、遣词全出于《凯风》。
《凯风》原文: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小雅蓼莪》,孤子哀伤情思。第四章连九个动词: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又一连九个【我】,赋父母养育之苦。成千古绝唱。
原文: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另有《邶风》之《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成爱情之誓言。《卫风》之《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自有此诗,无人更出其右,《卫风木瓜》,此为情人赠答之绝唱。《王凤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郑风子衿》: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秦风蒹葭》,使台湾的作家陈喆,因《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而更名【琼瑶】,《秦风蒹葭》又因琼瑶,而使全国大人小孩,都知道【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因戌边归途而思念家人。而成《诗经》名句。《小雅鹤鸣》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千古名言。
《弃妇诗》有:《召南江有汜》、《邶风古风》、《卫风氓》、《卫风中谷有蓷》、《郑风遵大道》、《小雅我行其野》、《小雅小弁》、《小雅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