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赖以生存的经验,正在一步步地毁掉你!

经验是人在处理问题和学习成长时,形成的认知记忆。很多时候,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会要求有经验,因为一个人有经验,意味着可以高效地处理问题,而不需要再次重新学习。

但也正因为如此,作为你赖以生存的经验正在一步一步地毁掉你。

过去的经验很多时候并不总是能够对新事物有全面的理解,以经验去判断、认知新的东西,这是经验最大的麻烦!

总结来说,依赖经验会产生以下问题:

1、形成惰性

2、认知障碍

3、创新能力缺失

4、主观批判错误

5、人工智能威胁

1、形成惰性

前段时间华为清理了34岁以上的员工,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讨论。中年危机,也变成了热门话题。

如果从经验的价值来说,这些人在华为这种充满狼性文化的企业里面,10多年的工作经验,他们应该是最有价值的;因为他们正值壮年、成熟、理性。然而,他们却变成了被清理的对象,为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

因为在一个企业做久了,因为经验的不短积累,同样的事情处理起来会越来越快,越显得轻松,当面对的问题都能够轻松解决时,惰性就产生了!没有了上进心,被淘汰是最终的事。

形成惰性,是经验毁灭你的第一步。

2、认知障碍

受过去的经验影响,我们会选择性地接受符合我们经验和过去知识体系的东西,那些与我们经验和认知体系相悖的东西,就会产生排斥现象,这就是认知障碍。

这种障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最后变成固执。

比如说,当你听到一个与你完全相悖的新观点时,如果对方的经验和资历都不如你,那么基本上都会被你排斥,并且你会以你强大的经验和知识,找到反驳的理由。

图片来源:网络

从生理上来说,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活跃度会逐渐弱化,理解能力会逐渐地退化,从情感上来说,要人们否定多年以来形成的积累和经验来接受新观点,这就等于让他放弃所有的积累,重新来一遍那样糟糕。

但是,如果不警惕这种行为,那么很快你就会因为依赖你过去的经验,导致认知狭窄,最终被取代。

这是经验毁灭你的第二步。

3、创新能力缺失

创新是由知识面的广度所决定的,而经验的认知障碍却使得认知不断地纵向发展,知识面不断收窄,导致创新能力进一步减弱。

这就是为什么做创意策划的人大都是天马行空的年轻人。

图片来源:全景网

这是你可能被毁灭的第三步。

4、主观批判错误

有经验的人遇到问题时,大脑会基于过去的经验进行理解,优先搜索是否与之前经验类似。若当前问题与过去遇到的问题类似,那么过去的经验,就会成为新问题的解决方式,从而产生主观认知错误。(因为人们经常会忽略问题的根源和环境的不同,可能会造成解决方式的偏差。)

这也是投资学中,经常说做投资要反人性的原因,因为我们尝尝会因为主观认知,并且都能够找到说服我们自己的主观意识,而忽略客观环境因素。

比如说,抛硬币,同时连续出现了5次“反面”之后,人们对下次出现“正面”的概率感知就会增加(实际上概率还是不变),这是主观认知的最大错误。因为整体服从正态分布,不代表局部也服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这种因为经验引起的归纳谬误的例子,比比皆是。

这是自我毁灭的第四步。

5、人工智能威胁

机器人到底会不会取代人类,这是一个长期的、很复杂的话题;但是它却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取代你。

因为机器人的学习可以24小时不间断,并且记忆不会丢失;你十几、二十年的经验,对它来说可能就是半个月或者一个月的时间。

从蓝领的生产工人,到白领的律师、医生,程序员,到金领的金融分析师,人类的赖以生存的经验正在渐渐地被取代。

图片来源:全景网

这是经验失效的第五步。

之前很多成功的前辈分享说,避免这种情况,你要随时保持学习,时刻保持清空状态。

但是,我想告诉你,这种你所认为的解决方法很可能也是错的。

1、保持学习的错误认知

你所理解的持续学习,很可能只是在替你掩盖经验的认知障碍。

人的学习是一个选择过程,而所有的选择都是基于过去的认知所决定的,所以,你所认为的学习可能也是一种认知障碍。

人们所学习的东西,或者说能够学进去的东西,大多都是自己认可或者感兴趣的东西。对于那些不感兴趣、不认可的东西通常都会被大脑自动屏蔽甚至排斥。

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单纯地强迫自己学习,就会造成注意力缺失、走神、犯困等现象。(这就是为什么在上学时候,有些人会有偏科问题的原因)

2清空杯子的错误认知

你所认为的“清空杯子”实际上并不可能发生,这仅仅是一种自我安慰。

心理学表明:人的认知在得到强化后,会形成长期记忆,同时人对过去记忆的提取只受接触的刺激源影响,并不受主观意识控制。也就是说,在学习的时候,人是无法完全排除过去的影响的。

这就好比,刚学英文的时候,你永远都不可能抹去中文语法逻辑的影响,导致你说的English变成Qinglish是一样的道理。

针对经验依赖的问题,以下提供解决的参考方案:

1、以点拓展面,将知识连结成网络

学习仍是高效提升认知的方法,但是为了要避免认知障碍,需要将知识面进行拓展。

可以从原先的知识体系为出发点,横向延伸,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保持兴趣和注意,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第一,不会因为对新知识不感兴趣而无法集中注意力。(从而产生记忆)

第二,形成关联的知识,可以避免由于长时间用不上,导致记忆退化的效果。

比如说:

学营销,横向可以拓展企业经营的各方面,纵向可以拓展消费行为、心理、群体社会等。

写代码,横向可以了解程序和业务的知识,纵向可以了解逻辑理性、数据传输物理特性等;

读新闻,横向可以学习摄影、美术等方面,纵向可以了解人性、了解表达技巧等。

关键是找到认知点的共性。因为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这就是道家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警惕直觉认知

遇见问题,如果直接就有了答案,一定要先警惕一下,思考为什么?尽可能地寻找更多的答案,最后再根据条件选择最优解。(Always has plan B)

由于在面对新问题时,人的大脑会自动地提取以往相关的认知记忆,对当前碰到的问题进行定义归类、然后寻找记忆中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套用。

这是经验能高效处理问题的优势,也是劣势。

因为类似不等同于一致,在环境不同、时机、资源等因素影响下,同样的解决方式的会形成偏差。对于长期决策,小偏差也会形成难以控制的局面。

3、尝试创新

基于认知事物的共性,尝试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组合应用,寻找更多新的可能,这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规避经验认知局限可能会带来错误的最佳途径。

创新是怎么产生的?创新是由于人对所有以前的知识、方法、经验等进行整合,从而生成新的解决方案,这是知识组合的产物。

比如天猫双十一晚会,是黑科技与场景娱乐形成的新的购物体验。

比如微信与传统渠道分销商业形势结合形成的微商。

比如共享经济,基于互联网的特点,先补贴烧钱拉流量,最后再变现的新商业模式。

图片来源:网络

这些都是人将认知记忆进行组合后,产生的创新应用。

There is no new thing under the sun(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圣经·旧约》


后记:

经验作为认知的积累仍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学习、增长见识都会形成记忆,这些记忆都会成为宝贵的经验;经验的宝贵在于:

1、高效率:可以合理地利用经验,可以节省很多资源;在紧急处理的时候可以作为高效决策的一部分。

2、应急处理:有丰富经验的人直觉的判断价值会更高,而且应对突发事件也更有把握。

所以,经验会毁掉你,并不在于经验本身,而是你对经验的认识和依赖产生了错误!


感谢您的阅读!

转载请联系微信号:jeyrolle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