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绘画-丰子恺

图画原不过是‘看看’的。但因为眼睛是精神的嘴巴,美术是精神的粮食,图画是美术的本位,故‘看看’这件事在人生竟有了这般重大的意义。

本书选取丰子恺关于绘画类文章十六篇,来自他的四部艺术论著——《绘画与文学》《艺术丛话》《艺术漫谈》《艺术修养的基础》。适合对绘画无基础的新人作为引路文,从如何准备材料和学习基础,以及如何欣赏绘画作品均都作出分析,学了十几年素描和水粉的我看到书中的透视图和透视关系分析,仿佛回到了最初的课堂。

全书分为三部分:

第一章《绘画的学习法》。我没有学习过中国画,但是从西洋画的工具介绍中能看出都是非常实用的硬通货,适合初学者入门,其中关于绘画工具的介绍、绘画的构图和色调等知识,尤其是调色部分,甚至比我在初学素描时老师讲的详细的多。绘画工具中,每介绍一件总能代入自己的经历,比如我在教室被偷走的画袋、被李老师一屁股坐烂的三角凳、大家削成小山的铅笔,纷纷调侃倘若考不上大学就一起去美院门口摆摊帮人削铅笔等。另外,丰子恺不会告诉大家,水粉画中白色颜料可以直接批量购买,同时它可以成为学绘画人自己的计量单位,被同学借走2元钱可能不那么心疼,但是被同学挖走半罐白颜料,高低要跳脚。最哭泣的记忆是,有的同学一看到色粉和碳笔就可以直接画出想要的效果,我却需要认真学习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后才能勉强上手,这是我最早关于绘画天赋的认知。伴随时代变化,如今学素描时常用铅笔还是2B,但是协助的备用笔已经从12H一直延伸到12B,同时,铅笔和橡皮不同品牌之间的手感差别之大,对绘画成品同样有很大影响。水粉颜料从最初学习调色,到考试时满满一箱的各色灰调颜料,各类偷懒工具对我这样的差生比较友好。但对于真正有天赋者,是可以无视所有工具间的差别,直接完成绘画作品。毕竟我还记得志康在手掌调色,用手指完成了一副水粉画。

第二章《绘画的欣赏》和第三章《中国美术的优胜》是丰子恺对绘画的见解,可以为新人如何欣赏绘画作品,尤其是中国画提供思路。尽管对绘画的发展和流派的介绍都只是蜻蜓点水而过,但是作为美术史大纲以此来拓展阅读已经是非常好的明细。感谢在中艺美术画室打工的经历,因而学习过系统的西方艺术史,明白了丰子恺对绘画的选择和流派的发展介绍有多精妙。另及:可以和《大话西方艺术史》《小顾聊绘画》等书籍相互配合阅读。关于西洋画和中国画最核心的差别是,西洋画写实,中国画写意。这部分还是初一的语文课文,非常熟悉。西洋画所有人都可以学习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中国画却需要天才来突破,果然如果努力有用的话,还要天才做什么。两者之下,是人文和历史文化差异中,造就使用工具的差异和群体审美的差别。丰子恺通过对比分析,将中国画的优点做出解释。难怪毕加索说:这个世界上有资格谈论艺术的,第一是你们中国人,第二是日本人,第三就是非洲黑人。

当然,绘画是很主观的过程,如丰子恺通过茶杯和茶壶之间的位置和大小对构图的优劣做了分析,但《命中注定我爱你》中陈欣怡正是解读出了画家绘画的完全不搭的茶杯、茶托和茶盖之间的内核得到欣赏。因而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同样,不同的人看待同样的作品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角。丰子恺分析《仇文合制西厢记图册》中关于远近法的错误,引出结论:故中国画的不讲解剖学,不合远近法,不近事实等种种畸形怪状的表现,乃其根本的特性所使然,不是偶然的错误。我国古代很多绘画作品中,早些时候小孩的样子也是成人的缩小版, 但是对孩子的样貌和骨骼并没有如实刻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