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如练武,一招一式融会贯通才能行云流水。文章表达思想,思想体现于每一个句子之中。不同的思想采用不同的句式去表达,随之带来语气、语调、情调的变化,引起表达效果程度不一。为了更准确、更生动、更鲜明地展现思想、表达情感,文章应当选择最恰当的句式来表达。
1.公园里有一位老人坐在石凳上。
2.公园石凳上坐着一位老人。
3.有一位老人在公园石凳上坐着。
4.有一位老人坐在公园石凳上。
这四种句式表达了相同的内容,但修辞效果各不相同、各有特色,要根据实际需要恰当选用。比如,我们用一种句式造一个句子:
公园石凳上坐着一位老人,石凳下蹲着一只狗。
如果把这个句子改成另一种句式,就变成这样:
有一位老人在公园石凳上坐着,石凳下蹲着一只狗。
这后一句的表达,就让人感到别扭。因为按照后一种句式的说法,就会使得“石凳上”和“石凳下”存在的情景失去原本已有的照应。
在句式变化中,长句词语多、形体长,结构复杂、容量较大,可以使表达精确、严密、细致。其内部结构与层次条理贯通,气势磅礴,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比如:
在一个落叶飘零的秋天傍晚,在庄严的新四军纪念馆前,年迈的老人双目炯炯有神地仰望着雄伟而高大的纪念碑上的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原句在谓语前有四处长状语,分别从时间、地点、情态等方面修饰和限制谓语;宾语前带了两个定语,从大小和形态方面限制、修饰宾语,并且宾语后带了“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作为长宾语。由此可见,定状补这些附加成分用得多,联合成分用得多,或局部成分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就构成了长句。而这些附加成分主要是用来限制外延、扩大内涵,使长句的意义内容大幅度增加。
与长句相对应的是短句,词语少、形体短,容量较少、简洁明快的句子。其以单句为主,或有少量紧缩复句。短句短小精悍,干脆利落;叙述事实,描述事物,既简明扼要,又形象生动,常常表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言行时,能迅速反映人物的情感变化,能准确而透彻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语气。比如:
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我在门口蹲了半天,等着他们。假若他们之中有敢再说闲话的,揍!
这两个句子字数不多,但把人的个性特征,表现得集中有力,富有节奏。尤其是一个“揍”字,独词成句,把人物敢做敢当的“好汉”形象刻画地栩栩如生又淋漓尽致。
长短句的使用应根据表达需要因地制宜。由于短句字数少,成分简单,句意简洁,关系明显,而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而长句因层次复杂,稍不留神就会顾此失彼。因此,使用长句要特别留神。但可以将一长句分成两三短句。比如:
在辽东半岛西南,渤海海峡北面的这个高不过二百尺,方圆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孤岛上,生存着数以万计的毒蛇——蝮蛇。
这个长句因一串状语而读起来感到吃力。我们可以抽出状语独立组句,剩下的单独成句。
蛇岛在辽东半岛西南,渤海海峡北面。在这高不过二百尺,方圆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孤岛上,生存着数以万计的毒蛇。这里的毒蛇都是蝮蛇。
但写作中,并非长句不好,应做到长短句巧妙配合,自然和谐,使文章语句流畅又富有表现力,最大限度地展示语言的美感。茅盾堪称这方面的典范,他在《白杨礼赞》中写到: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写作如练武,讲究无招境界。写作也是一样!长短句运用自如方能知其美感和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