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音乐:“陆垚知马俐”
时隔半月,再次踏上回“故乡”的旅程。原本30分钟的车程,硬生生被延迟了一半。嗯,有些事情,是故意让时间流逝。才懂得,才明白,什么是真正重要的。
那里生活了十几年,再次推开门锁的时候,竟和第一次来的情景一样,客厅里空荡荡的,只有灯光和大理石交相辉印,有点落寞,些许凄凉。快速踱步到房间,找到了想要带走的东西,其实无非就是些参考书罢了。一张双人床静静地躺在那里,像极了迟暮的老人。悲凉之感侵入心扉。或许是搬离了曾经的“家”,物是人非形容此刻的场景恰似有些过分,但却想不出任何的词。
在“老房子”里转悠了约摸十几分钟,也找到了当初的同学录,信件,那些年过往的人,发生的事儿。颇有感慨,关于记忆,关于那些年发生的事,会在不久的《轨迹(三)》里详细记叙。还有图像和文字,当然不是我写的。是记忆中的事儿,请期待。万分感谢。
回去的时候。四周野茫茫的。只有蜡黄蜡黄的泥土,和漆着黑的柏油马路。风萧萧的刮过,路上几乎没有穿梭的汽车和行人。特别的冷清,心也开始颤栗。就这么十几分钟告别了十几年的房子,“家”究竟是什么。这一刻,显得异常肃穆和悲凉。只有拼命的往前开。发现自己是喜欢“隧道”的, 昏暗的灯光斜照下来,暖暖的。丝毫没有这几日冬日般的泠冽,兀自享受穿过其中的感觉,道不明,却乐在其中。侵入眼帘的是某台湾电影中的场景,特别的单纯,无邪,貌似整个世界都围绕你转一样。简单的世界观,却有颗大大的胸膛。
旅途上想了很多,关于“家”,直到领睡前的一刻也非常模糊。难道只是晚上供人休息的地方吗。难道有张床就是“家”吗。可笑,简直放屁。有家人和你爱的人在一起,即使没有床,没有像样的房子,也是“家”,一个真正温暖的家。
“一场一个人的电影”。这是内心独白。嗯,平淡的语气中夹带些落寞,失意,却又佯装外表坚强。从来都是个内心渴望独立坚强的女孩,喜欢把事儿掩埋在自己内心,时常表现的万分活泼。也许近段时间过得不好,关于感情,家庭,抑或是工作。想换个环境来转移下注意力,所以选择“一个人看电影。”嗯,或许内心渴望被理解,被谈及的精神世界,也可能是被包容,被疼爱,给些疼爱和呵护。需要一个足够宽心的肩膀,在那里可以放心的睡,枕着入眠。丝毫不顾及。但那个人终究是不懂。几次没有聊到同一话题也开始倦怠了,并且尝试用其他方式改变情绪,不再拘泥在一个死板的情节中。开始所谓的“选择”。当独自面对这些“疑难”,假装坚强,无坚不摧。所以,有时会像我惧怕一个人的夜晚,怕黑夜降临之后的落寞。选择干这做那,其实是掩埋自己胆小的内心。不曾想勇敢独自面对这些,可惜怯懦,力不从心。如果可以,这里愿意成为倾诉地,毫无保留的宣泄情感,感情,家庭,还有各种崩溃的事儿。至少不认为是个郁闷的地方就好。唔~
竭力想忘却的人和事儿,却深深扎在脑海里。是印记,无法磨灭。你,我终究是一类人,至少在性格上,你我有着同样被曾经的场景伤到情深的身临其境。或者是无聊八卦上。谈天说地,哂笑鬼神,聊什么都可以笑的如此酣畅淋漓。如此之长时间没忘却的人,必定是对其人生万分重要。我说过,如果什么都断了。最后在这里,可以找到我。
在这里。诉说的事儿还有很多,我会一直坚持写下去。即使无人问津,即使七老八十,我诉说我这些日子刻意培养的习惯,其实是尽可能忘却。但发现太难。曾经差一步就可以步入婚姻殿堂,只可惜。如果时光倒退,连他们那样的都敢裸婚,又有什么不敢的。只要是我爱的女孩就够了。
我想 ,你 我终其是一类人,忘不掉,道不明。只有文字能表达内心,这里没有娇气,也不需要矫情。爱与不爱,我心知肚明。
感谢你坚持看到这里。
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