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班主任,她怎么可以做成这样?

一个教语文的初中班主任,连续33年天天早上六点四十到班督促学生读英语;担任两个班语文加一个班的班主任,学生人数也破百,她还能和学生写每日日记,把她的日记打印出来贴在学生的日记本上,并每天花一个多小时时间耐心批改学生的日记;在她的班级里,有太多她自费购买的服务于学生的东西:比如早餐储藏柜,以备有学生忘吃早餐可随时去拿。还有一次性雨衣和暖宫贴,以及各种我们想不到但学生需要的生活用品。

她就是全国模范教师、知名班主任——于洁老师,那个《我就是想当班主任》的作者。仅看以上这些,是不是觉得于老师当之无愧应该获此荣誉,她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把大爱装了进去。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忍不住感叹,于老师简直是“神”,是有智慧有爱心的伟大的“神”!

最近刚读完于洁老师的《给青年班主任的建议》,中间太多次被触动内心,忍不住和朋友们分享,拍照发朋友圈,太喜欢于老师的文字了,字字句句都写到了我心里。

我做不到于老师所做的很多事,至少目前有些事会让我心动却望而却步。但是,于老师的书却是一打开就不想放下,里面有太多内容触动到我的心里,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在“可为”之处尽力而为。

从序言开始,于洁老师就告诉我们:怎样在教育中做到进退自如?她说:

1.闲时吃紧、忙时悠闲(劳逸结合)

2.保持源头活水(一直做一直分享)

3.减掉一些欲望(没有功利心做事)

4.性格中有侠气孩子气(素心做人,待人真诚)

5辩证对待至暗时刻(已经坏成这样,再做一点努力改变试试)

6不给自己贴标签(有边界感)

7最难是无怨(摒弃付出要回报念头)

8反省自己(不把未成年人当大人)

9可以严厉但不可以嫌弃(底线)

10了然人性(缺陷一直在)

这几条真的值得我反复背诵,熟记于心,也许看待工作中的很多问题就会多些理性,少些感性了。

时隔两年充当班主任,班里学生错综复杂,成绩也不好,真的压力山大。看于老师的书,给了我很大的力量鼓舞。

于老师在这本《给青年班主任的建议》中,首先写到就是“教育无他,唯有爱与坚持”。于老师33年换了6所学校,各种各样的学生都遇到过,常常带的还是全级十几个班中排名倒数第一的班级,但她从不气馁,把小事做到极致,坚持自我成长,坚持把学生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同时记录学生故事,带徒弟成长,这些事丰富了她的人生体验,成就了她作为教师的伟大人格魅力。

于老师在《写给伤过心的老教师》一文中,写她给一个父母离异后对其不管不顾的孩子买了两年早餐,那个孩子却依然迟到,依然没有任何进步。于老师说这是教育中最常见的事情,包括很多老师对优等生付出太多,最后换不来任何感激,“与其灰心丧气不如多去关爱后进生,善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

认真工作却遭遇风言风语,要反省自己是否太过张扬,若遇“小人”使劲儿往高处飞,若干年后你会感谢“小人,会懂老天爷的“用心良苦”,那些人都是来渡自己的。

伤过心是正常的,受过伤也是正常的,把它们都当成是历练自己的过程,生命还很长,我们都应该往前看,不是吗?

于老师在第二辑中写到了很多她守班守生的细节,我一边想很多自己做不到,一边又思考哪些自己可以借鉴尝试。比起成绩,要更关爱学生身心健康我可以做到。每天早一点进班,没事多去班里转转我可以做到。多抓拍学生成长中的认真与进步瞬间,班级群多一些正向反馈,我可以尝试。和任课老师搞好关系,多关心他们多理解他们的付出,我也可以努力去做……

于洁老师做的很多事,在我们看来都不是学校要求,并不一定会直接影响成绩,但她都去做了,做的细心认真又常年坚持,她不是为了赢得学生和家长的感激,而是为了完成她作为老师的人生使命。她用她的真诚,去看见学生,去倾听家长,去把爱洒在和她相遇的每个人身上,于洁老师,真的好伟大!

于洁老师在第三辑“学生蒙灰的心灵,擦擦也会亮的”中,记录了好几个特别感人的小故事,不同的“问题学生”,于老师用爱和智慧,用日复一日地坚持可作为,打动了蒙灰的心灵,拯救了孤独迷茫的灵魂。

读过之后,觉得老师这个职业,真的不仅仅是教书育人那么简单。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重大。切不可因自己的莽撞冲动,去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于老师面对的都是中学生,是最为叛逆也最能感受到爱而变得温暖懂事的“小大人”。而我,面对的是还分不清善恶对错的小学生,他们能有什么坏心思?无非是比较贪玩,想寻求大人们更多关注与爱罢了。

所以,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丧气,不要抱怨焦虑,去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好,对学生多关爱少要求,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给希望,一切一定会越来越好的。起码,在这个用心付出真心对待学生的过程中,我也能感受到很多来自于学生的爱意,不是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