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课三周年 / 我们相聚在一起
那一天 / 平凡普通 /这一天 / 意义非凡
不曾久远 / 似在昨天
一座古城 / 宁静厚重 /一群人 / 熟悉而陌生
众颗心 / 兮兮相惜 /一场庆典 / 翘首以盼
相聚是缘 / 冥中注定
五湖四海 / 相聚在一起
最北自大连 / 最南自佛山
曾经 / 孩子是最大的包袱
无法割舍的痛 / 热切的渴望
痛苦迷茫中 / 摸索着答案 /
期待 / 改变孩子。
爱和缘分 / 让我们相聚在 —— 妈妈课
与孩子 / 有了联系的纽带
在这里 / 一起扛枪打卡 / 一起恐惧 / 一起逃避
我们相互坦诚 / 被理解 / 被接纳 / 我们相拥而泣
现在 / 我们在一起
走过的 / 在路上的 / 相伴而行
一个眼神 / 一个微笑 / 满是力量
我们 / 温柔而坚定 / 勇敢又力量 / 内心喜悦
看见自己 / 陪着自己 / 慢慢长大
看见孩子 / 陪着孩子 / 静等花开 /
以下为 万乐老师妈妈课三周年分享稿
(一)开场
⑴ 自我介绍
各位伙伴下午好,我是博庚,来自无锡江阴。在座的有老朋友也有新朋友,有见过面的,也有没见过面的,近期呢我比较活跃,出现在万老师的各个档口,看着比较耀眼,其实呢我就是个催打卡作业的,现场有被我催过作业的同学请举下手,
在这里说声抱歉,我一定会继续催下去。
在今天分享正式前,我想先向大家要些掌声鼓励,掌声结束后呢,再告诉大家原因。
我前后参加了5期妈妈课,前两期基本是打酱油的,后几期才慢慢找到点感觉。
23期妈妈课结束后,曾在群里做了一次分享,当时的主题是:当我被儿子逼疯以后
在场的有没有听过这次分享
时间关系,就不细说了,如大家对我是如何被逼疯感兴趣的话,可扫码收藏
那大家想不想知道被逼疯以后再以后的故事呢
没有最疯只有更疯
夏天我们一家参加万老师家庭夏令营,我当着众人的面大哭了一场,一个大男人当众哭鼻子,估计除了我,也没谁了。
这是当时场景
当时情况是这样的,万老师让我们演一个家庭情景剧,再现日常与孩子相处的过程。
当听到这个要求,内心是奔溃的,双腿拔凉拔凉的,紧张的直哆嗦
我是个心区人,通常心区是最爱表现的,属于麦霸,场霸,要凑到别人跟前唯恐别人看不见的那类人。因为心区太渴望被看见,被认可被称赞了。
而我是在压制和不被回应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人,缺乏自信,不敢表达的人。内心戏虽十足,但没勇气掏出来。
虽充满恐惧,但没办法呀,谁叫我是爹呢,硬着头皮也要把场子给撑起来啊。
儿子情况和我差不多,也拒绝出演,但也没办法,被我拉着编剧情。
当商量剧情时,我的脑袋是空白的,我根本想不到印象深刻的,与儿子相处的场景,在这里可以出我们爷俩关系的淡漠。
看到别家生动传情表演,到时,儿子仍依旧不愿意,临近开演还改,我知道那是紧张,恐惧表达。表演过程很干很硬,没有打开和流动,看到这一幕,心区那自悲自怜的情绪就上来了,整个人崩溃了,就这样,好好的一个家庭情景剧,最后变成了我的哭戏,哽噎中倾诉着自我感受。
我们家有两个无法打开的,羞于表达男人。一个在乎别人评价的心区爸爸,一个是在压制中长大,不敢也不知道如何表达的脑区儿子。我看见了自己及对对儿子那潜移默化的影响。
今天,我再一次战在舞台上,内心依旧是恐惧的。心区最难的就是直面自己的恐惧,今天我站在这里,一是直面自己的恐惧,二是想对儿子说:儿子,你看到了吗,我再一次站在了这里,我做到了,坚信你也可以,We Can!
不管下面分享的如何,我都想说:舞台是我的,我会热情释放和展示,这是真正的我。
伙伴们,感受到我的热情没,也请不要吝惜你那鼓励掌声~
⑵分享主题:看见
这次分享,万老师很意外的给了我一个主题,—— 通过自己的案例表达出对孩子及媳妇成长的期待和渴望,但我我想来想,也不知道该如何来表达。万老师不也一直说要随心吗,所以呢,我也没去顾及万老师的感受,随意发挥了。
我通过自我的视角来阐述自己近几个月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源自于一个词 —— 看见。
今天分享的主题 —— 看见
柴静,大家都认识吧,2015年,她的记录片『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给我科普可PM2.5,让社会再次认识了环境污染。
她还有另外一本书——『看见』,我是京东买200送100凑单入手的,回来翻了一下就一直在书架上落灰。前几天,偶尔看见这本书,顺手翻了一下,顿时书中描述的社会现象和故事吸引了,自己也觉得很奇怪,为啥原来不来电的内容,现在能看进去了呢。其实,我是看到书背后描述的 社会关系,近期的育儿经历,我是对关系敏感了,能被关系触动了。
大家都参加了成功妈妈读书会了吧
在『爱和自由』共读前,一个小伙伴推荐一本书给我,李雪的『当我遇见一个人』
有看过这本书的人举手?
觉得看懂了的人请举手?
我承认,我没看懂,很多的内容我都是无法理解的,我体会不到那种与生俱来的母爱感觉,也就体会不到书中描绘的母婴关系。直到后来读了『爱和自由』后,接触了精神胚胎这个概念,我突然发现能读懂这本书了,我看见这本书了,也看见亲子关系。也知道了童年的经历对孩子的成长的关键影响。
阿德勒又曾经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不幸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
上面两本书其实是在描述两种关系,一个是社会关系,一个是亲子关系
万老师最近一直在强调关系。
阿德勒也曾经说过,一切的烦恼皆源自于人际关系。
老实说我非心理学专业,关系理论对我来讲,有些懵的,上了妈妈课之后,体会到了这错终复杂的关系存在的重要性。
那通常关系有哪几种呢?
- 与自己的关系
- 亲密关系
- 亲子关系
- 父母关系
- 其他社会关系。
如果给关系重要程度排个序,那是怎样的呢?有哪位伙伴来回答一下?
与自己的关系 > 亲密关系 > 亲子关系 > 父母关系 > 其他社会关系。
关系太多,一时半伙也屡不清,今天从我的看见的视角来描述两种关系,一是与自己内在关系,二是亲密关系
认识关系重要性的过程也是人成长的过程。
在人成长的过程中,通常都会经历4个阶段。从不知不觉到后知后觉,再到当知当觉,最后先知先觉。
如何来理解呢?拿孩子写作业的场景来诠释一下:
该孩子写作业的时间了,可却发现孩子在那玩,一般家长的反应 —— 唠叨中着,贯彻着我是为你好的好心,让孩子的立马去写作业。这可以看做是一种不知不觉的状态,越界了都不知道。当边界清晰,职责明确时,自然明白写作业是孩子事情。没有边界和职责意识,不知不觉中越界干预了。
同样的场景,已有了边界意识。第一反应可能还是唠叨,唠叨完意识到了越界,提醒自己下次注意边界。这是后知后觉的状态,有意识,但做不到,需要不断自我觉察纠偏。
再厉害的一点的就是,当想去唠叨时,那个刹那,意识到要越界了,选择观察和闭嘴,做该做的后勤工作去了,这就是当知当觉,觉察到,能处理好。这已是很厉害的状态了。
最最厉害的是先知先觉。了解孩子的特点和状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度和空间,让孩子主动的承担责任,自由中,自发的遵守规则,作业自然不是问题了。
这4个阶段其实是认识自我的过程,本质是觉察和看见。
孩子作业只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很小的一个点,当缺乏意识时,看不见觉察不到是种常态。
- 看不见自己,活在别人的评价中
- 看不见孩子,把自我需求投射到孩子身上
- 看不见爸爸,亲密关系中带着指责、抱怨,甚至是愤怒。
-
……
缺少看见的眼睛,好似透彻的心灵蒙上了一层灰,成长过程是迷茫。
跟随万老师学习一年多,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 —— 慢慢有了看见的眼。从不知不觉逐步的步入当知当觉转变的状态。在面对恐惧和和经历痛苦后,自己慢慢变得的清晰,重塑了自我价值感。
只看见了改变才会发生,看见即改变。或许时间有点长,但有了看见的种子,未来不会远,终会达到我们想要的那个状态。
这一年,我又看见了什么呢?
(二) 看见
⑴ 看见自己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与万老师相遇期间,微信头像有变化的举下手。
我记得最初开始时,万老师曾让我画了一幅画,从画面解读中能看出一个人的状态,说的还是蛮准的。
相遇万老师至今,我的头像变化了三次
大家能感受到不同的状态吗?
第一张是没有遇见万老师前的。当时一看就喜欢上了,头像中一个婴儿躺在莲藕中睡着觉,这种感觉很舒服,自在、自我滋养。那是我追寻的感觉,或许也是我潜意识中一直想要的状态,又或许那是我看不见的内在小孩吧。
再看看第二张头像,咋样,是不是很有冲击感。这是我上了第一次妈妈课后更换的头像。大家最喜欢哪个部位?我猜有人喜欢扎着的小辫吧。这幅画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个鼻环,那代表不是倔,而是着桀骜不驯,更像一个叛逆的小孩在表达的自我。那段时间我真扎起了小辫,当时周围的人都傻眼了,特别是我儿子,都不愿意和我一起走在街上的。
大家想看照片吗?
抱歉,当时没拍照,只好找人替代了。
如果我再年轻一点,20出头的话,我真的会去按个鼻环的,哈哈哈哈
大家看到这两张图片都没有展示真人兽,其实是内地骨子里的不自信,在乎别人的评价,不敢表达自我的状态。
有这样一句后,在做心理咨询师之前,总觉得自己没毛病,一旦开始了,那是满心毛病的不是自己了。
在上了万老师私教课后,被撕了一次又一次,慢慢的打开,内心有些突破,看见自我了。那时已没有了那份叛逆,有的只是真性情的袒露。
大家可以看一下第三个头像,笑的是多么的灿烂,多么的自信。
从这三张头像中可以看到我的状态的变化。一年时间,从不知不觉中,我看见了自己。
遇见万老师后,我们的变化是无形的,头像变化只是其中的一点,更多的变化,在每个人的心中。
每个人都有成长,或者快或者慢,每份收获都是自己的。每个人的坎不一样,都有各自的盲区,万老师照亮我们盲区的那个人。
这里,让我们一起用最热情的掌声感谢下万老师。
但是呢,万老师也有让人抓狂的地方,回答问题从来都是打哑谜,不给人答案,那煎熬滋味大家都知道吧。
大家都知道,万老师是讲九型人格,三区理论起家的,接下来和大家说说我是怎么看见三区理论的。
⑵看见三区理论
第一次见万老师是在去年上海的一次聚会,当时万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三区理论,那是我第一次听到三区理论,听得我一脸懵逼,后来万老师打了个很形象的比方
比如出去旅游,不同区的人所感受到的是不一样的,现场刚好有一个腹区的宝宝,万老师做了这样的描述。
腹区宝宝到哪里无所谓,只要有美食,能吃好睡好,找个地方好好的躺一下就行了。
听了这样的描述后,那个腹区宝宝哇的一下跳起来了,说这就是她所喜欢的旅行。
当时我一点感觉没有,说这有啥好玩的,这不是旅行正常的事情吗?
万老师又做了另一番描述了,心区哪里去玩也无所谓,关键要有知心好友相伴,找个幽静的地方喝喝酒,聊聊天,就很满足了。我听着兴奋起来,这就是我喜欢的感觉。那腹区宝宝表示不能理解。
这一次经历,万老师让看见了不同区的想法和感受是不一样的,原来大家所理解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关于性格,我再说一个很有意思的事,今年夏天,在万老师家庭夏令营,有一个小女宝和我们家丫头差不多大,三天活动中,一点声音都没有,不是躺在沙发上就是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很安静,看着很舒服很享受的样子。
这不,跟万老师学习了两天吗,我猜测这是个腹区宝宝。后来确认确实是腹区宝宝,这个宝宝无疑是幸运,有能看见她的父母,知道腹区宝宝的状态和性格特点,不去干扰孩子,只是静静陪着,看见孩子的需求给出回应。这让我再一次看见的性格,感受了三区育儿的魅力。
⑶ 看见权威,看见尊重
我再讲一个前不久发生在家里的事。
一天,妹妹弄坏了哥哥的东西,哥哥非常火冒,边吼着妹妹边看着我,我说你们的事情你们自己解决,哥哥迟疑中,把妹妹逼到了墙脚边,说要让妹妹罚站。一开始妹妹以为闹着玩,后来发现哥哥是来真的,就哇哇大哭起来。我只是看着没说上,妹妹的哭声引来了爷爷,爷爷说你也不管管你儿子把妹妹弄哭了,我说没事的,他们的事情让他们自己解决。爷爷气呼呼的走开了,妹妹哭声越来越多,这时爷爷又过来说,气势汹汹的吼道:你是我儿子,得听我的,快去管管你儿子。我继续沉默没说话,只是用身体挡住了爷爷和儿子的视线。爷爷看我不退步,再一次气呼呼的走开了。儿子也看到这场景,放开了妹妹,我过去抱这妹妹,安抚着妹妹,对儿子说,今天这事过去没,儿子笑笑说没事了。
这件事,如果放在原来,我会认为不管怎样哥哥就应该让着妹妹,会把哥哥吼一顿。
而现在我能看见哥哥,看见哥哥渴望被尊重的诉求。
看见了哥哥在我面前去为自己争取权益,去释放自己的不满。
看见了爸爸的权威。
看见了妹妹的套路。
也看见了自己的冷静。
我们都渴望被看见,但却在成长的过程中,失去了那双看见的眼。
这些看见,都来自于我的内在变化,先看见了自己,看见了不被满足需求,看见那被压制的无奈,这个看见,也让我多了份理解和尊重。
我看见了尊重。
我能尊重孩子了。
⑷ 看见亲密关系
在场的妈妈居多,这里的亲密关系,主要是和爸爸的关系
关于如何让爸爸参与到教育中来,万老师妈妈课上已讲了很多,我也说不出更多的道理来。
在这里就说说看见后的感受
大家能够来到这里,基本上都是跟着万老师修炼一段时间了。
在坐妈妈的成长看的见,各位吃过的苦,流过的泪,我懂,没有那个撕心裂肺的痛,怎么会迎来成长和涅槃呢。
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同时也背负着童年剧本。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每个内心都有不容易,当夫妻双方有一种觉醒时,那是多么庆幸的事。
对于爸爸,请多份理解,爸爸可能还处在不知不觉中,受他的原生家庭影响,本身就是妈宝男,自己没有长大,又何来能量去支持孩子长大呢?
也请多一点耐心和包容,有时谁都不愿意先跨出这一步,但不跨又怎么有好的结果呢?可以换一种思方式,用对待孩子的心,理解、接纳、支持爸爸。或许你不被理解,或许你不被包容,但谁叫咱先觉醒的那个人呢,对于路人甲乙丙丁,我们可以置之不顾,但对于自己的亲密爱人,你忍心让他经受那份煎熬吗?用你的爱融化爸爸吧。
夫妻双方即独立的个体,又是一个整体,内心总有属于自己的那一块方地。即若即若离,又渴望的着深入,有着边界,又带着神秘,正是这样才让亲密关系变得如此的醇厚。尊重对方的独立,守护对方的那一份净土,是最惬意的爱。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所面临的亲密关系也不一样的,总之我相信,在万老师的指点下,亲密关系将不再是难题,亲子关系更不是事。
(三) 结尾
伙伴们,你看见自己没?
- 看见是起点,也是终点
- 看见是开始,亦是结束
- 看见是看见者,亦是看见的对象
- 看见是手段,亦是目的
- 看见就是全然的体验
- 看见就是本身。
最后,
送上曾让我感动许久的话:
内心世界的敏感和脆弱超过大家的想象,对你而言是一步的距离,而对他人而言可是登天的阶梯,每个人的生命都需要被尊重,谁都有自己的不容易,都是穿越自己内心恐惧和不安才有的收获,对于收获的人我们送上鲜花,对路上的我们饱含热情的目光。
在路上,也许笨拙
但我们可以
慢慢来,持续做,在一起,一辈子
在一起,一辈子,好吗?
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