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八个字是小时候在大卡车上见到的。
那时年幼,对语法规则和交通规则知之甚少,但八个字却入了眼、入了心。三分钟也就是180秒,和1秒相比起来,着实漫长了许多,但却是对规则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话又说回来,等待了3分钟又能失去什么?提前了1秒又能得到什么?
清晨骑车上班5公里,一路上真可谓看见众生百态:
逆行的不在少数,争着抢着往前冲的不计其数,“老年代步车”也来插上一脚,而机动车更是比谁的喇叭声音大,生怕前面的人听不到。更有甚者,载着小孩上学的摩托车或三轮车也是飞驰一般,抱着侥幸的心理横冲直撞。如此这般,别说是“宁停三分”,哪怕是三秒也是等不得的。我心里想,你们这么着急,TM早干什么去了?而这么着急,急急忙忙地赶到上班的地方,又能怎样?急急忙忙地赶到,然后看着手机刷朋友圈?在超市买个东西,我这边还没付款结束,后面拿着50元钞票的一只手已经塞了过来,服务员说稍等一下的时候,这位中年妇女依然坚定的伸着手,那架势,真想推开我,先给她结账。就那么几秒的时间,急什么呢?早点拿到又能怎么样?
我想,那些着急忙慌的人、赶时间的人,定是对时间管理极不认真的人,甚至是没有时间概念的。在这世界上,存在很多不公平,然而唯一人人公平的,就是一天24个小时,不少一秒不多一秒。
想起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一句经典的台词“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20年,安迪用毫不起眼的小锤子每天凿一点、凿一点,终于在一个电闪雷鸣的雨夜逃走了。20年,够慢了,可比起在那里终其一生的人而言,却赢得了第二次生命。
又想起当代一位著名的诗人,给孩子取名为“慢”——不是“曼”、“蔓”、“嫚”而是,“快慢”的“慢”。无法得知其中深意,但妄自猜测是否有一种寓意,在如此快的时代,希望孩子慢下来。
前段时间,一档叫《见字如面》的节目如“一股清流”让很多人开始怀念书信年代。那些尘封发黄的信件被今人读起,真叫一个扎心!
曾经的BB机、后来的电话、短信,如今的微信、视频,即时通讯让天涯成为咫尺,即使是外太空也就在你屏幕前方。
但人们是否因此而幸福了,谁也无法说清楚。
曾经说一个人“学富五车”那就是满腹经纶,而今这“五车”承载的信息一个人一天刷朋友圈看到的信息多。百度一下,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事,尽收眼底。然而,是否因此而智慧了,自然不是。
曾经“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背后的故事真真假假,但是北方人要吃上南方的水果,即使快马扬鞭,几天下来也已经失去了新鲜。而今,这些早已不是问题,这边手机下单,那边快递小哥已骑上电驴子超你疾驰而来。然而尽管如此,生活质量是否提高了呢,打个问号。
木心写了一首诗,后被谱了曲,动人,诗是这么写的: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