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著名书画家。
董其昌的字,捧的捧到九天之上,贬的贬到九地之下。
我偶尔爱扯一扯书法,并不探讨某一笔怎么写,只说书法家为什么会这样写而不那样写。想从个人经历及时代,环境等等方面说明一个书法家的诞生。
装是装了一点儿,但绝不敢扯到什么〝艺术语言〞,〝人文关怀〞,〝线质〞等等看了之后我就想吐的概念上去,也不打算拉长成万言书。
董其昌的字,说实在的,冷眼一看,第一反应是 该把写字这人攫住(抓住的话力度明显不够),然后正正反反打十个大耳光子,再踹一脚。
这嘛玩意儿,写的这么软趴趴的?
不过么,董其昌自有其优点,为明代诸人所不及。变化较多,潇洒自如,圆劲有法。
说到变化,难,也不难。
要从气质上学,比如学某一体,必须揣摩其人气质,初唐多紧张拘束,北宋多随随便便。
话说历代几大行,草书,作者写的时候通常是难受,生病了。姨母去世了,女儿死掉了,侄儿被叛军杀了,或者作者看破红尘了。
总之。那情形仿佛一个人拎着大包等班车。班车来了,突然包被人抢走了,班车也开走了,天地空旷,一个人落寞得像个傻瓜。 此时此刻,毫无修饰,出于天然,则变化不穷。
核心是〝哀〞,因为哀伤,所以不修饰。修饰过的是一,而不修饰的会呈现几百,几千,几万种样子。
董其昌从伤悼爱女的《玉润帖》中得到启发,一发而不可收拾。从此一路哀下去,每个帖都软一些。
年轻时代,董其昌因书法不佳吃过考官的亏,也因无名气卖字卖不出去。
这种情形多了,会毁了一个人的善良。
成名后的老董,颇为贪财。且爱忽悠,把一些自己收藏的劣质书画夸上天卖高价,老小子总算狠狠报复了这个冰冷的世界。
因为看透了,虚无了,老董开始说佛谈禅,这是内心空虚的表现。他一面谈禅,一面广纳小妾。这也是中国人的常态。禅用来安慰安慰良心,并不打算与佛祖深入交流。
老董晚年写到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其实就是用笔尖弹性写字,不恃蛮力。我在QQ群里很是推广了一阵子。但没有碰到一个有悟性的人儿,后来有一位同道恰好也刚刚悟到,看到我的发言记录把他吓坏了:别传了。自己玩!
这就是所谓的不传之秘。
笔画圆劲不难,放松则腕活,腕活字必圆劲。
论书法,大明第一的小楷当推宋克书写的《七姬权厝志》,元末明初,美的很。
但宋克不是朱元璋系的,他是元末军阀张士诚的人。所以搞不出多大浪花。
纵看两千年(莫名浮夸),汉代书法厚重,意味着开拓,晋代书法流丽,意味着虚无,初唐书法森严,意味着苦战,盛唐书法大气,意味着富足,北宋书法随意,意味着开明,明代书法整齐,意味着砖制。
历朝历代里面,只有明清两朝,国君把写字如复印机一般的人称为〝书圣〞。
真是呵呵
去他妹的臭狗屎
董其昌算是个异类。多少出些变化。《玉润帖》的哀是死了爱女的结果,是真实的,老董的哀是借鉴来的,就不大自然。尽管类似东施看到西施,学她捧着心装柔弱,并非真柔弱。总之,也还不错啦
在《答客难》里,东方朔为自己辩护了一番不能建功立业,当朝一品的原因。这也是中国文人通病,总觉得自己生来就该干一番大事业,不然简直生无可恋。
董其昌以书画闻名天下,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但细细推来,不过是个没有实权的官儿。对此眼高于顶的老董,不能不产生怀才不遇的心情。
董先生殁后三百年,异代知音应许我。
宇内寂寥,四顾苍茫。人间惆怅时刻。
搂着儿子董祖常为他抢来的美女,捧起名著《金瓶梅》,也是老董人生中不多的快乐时光吧
这只有董其昌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