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油矿医务所工作了三年,负责给职工和家属的报药费,结识了一群好朋友。今天跟我一个办公室的高莉家娶儿媳妇,过去的同事聚在一起,宴会后大家舍不得分手,一起到延安新区散步照相。
有人不理解,医院的人咋这么爱照相。那是他不知道,医院的人见过太多的生死无常和悲欢离合,看开了也看淡了。自古忠孝两难全,医院是人间故事的集散地。真诚和虚伪,厚爱和薄情,都在上演。
虽然油矿医务所科室少基础设施薄弱,却不耽误学习和成长。上班时,我们除了在火炉上煮的吃方便面,就是学习。两位好姐妹成长为三甲医院的专家教授,成为油矿人的骄傲和免费健康顾问。
我跟着杨姐学会五笔打字,为后来的文秘书工作打下基础。为了考职称,互相鼓励,杨姐考上统计师,我考上经济师,高丽奋斗多年升上高级职称。医务所党员多,我还兼职党务工作,学到不少党务知识。
兜兜转转,我竟然当上党务科长,全凭在医务所掌握的党务知识垫底。那时雨季,机关人员要到井区垫路,留两个人在老乡家做大锅饭。我经常打下手,跟同事和老乡学着做饸饹和烩菜烙饼。
前几天在省城,我独立给活动中心做了一顿二十多人的炝汤面,满满的成就感。过后总结,多年前参加野外劳动,在老乡家练的厨艺和胆量。医务所出来的人,本事大小不知道,胆子都比较正。
医务所有个惯例,每遇同事有职务晋升职称晋级等喜事,大家都要AA制搓一顿贺喜。我很少有喜事,直到工作调动,报到后回去跟大家聚餐,同事集资给我送了一条双人床厚被子,带被套,温暖得人上火。
医务所是油矿的三线,医保是医院的三线。我们学习统计报表,建立职工医保账户,还要到管理局送资料,为了给职工和家属多报一点钱,据理力争。最愁给退休老工人讲政策,耳朵背,听不懂。
耳朵背就大声说,听不懂就多说几遍。刚建立医保制度,宣传和普及很重要。老同志来了给端杯水,就开始讲。油矿圈子小,互相都认识。叔叔阿姨见了我,亲切地叫“报药费的女子”。常说:“女子,你说……”
企业重组,医务所解散,大家各奔东西。职称丢了,从头开始。医务所出来的人,不论干什么,都有模有样,真正做到了胜不骄败不馁。医务所女职工多,几乎每年三八节大家都要聚一聚。
医务所工作的三年,是我人生经历中最难忘的时段。坐落在延安市东边三十五公里外的甘谷驿镇是个好地方。那里留下了我奋斗的足迹和青春的美好记忆。甘谷驿油矿医务所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感恩遇见!祝福高莉及家人幸福美满,祝福同事们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