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中华之认识中国国家博物馆八(7)

前言:如果说故宫是一个悲伤的故事,那国博一定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今年已经是国博的第113个年头了。这座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其西侧遥相对望的人民大会堂,组成了一双眼睛。一边纵观历史,一边展望未来。

现在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全世界最大的单体建筑,拥有140万余件文物。你能叫得出名字的那几件知名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都在国博;现在的国博,也是一座文明的艺术殿堂,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现在的国博,早已跻身于世界大馆行列,成为能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比肩的世界一流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国博今天的成绩并非一蹴而就,它的“身世”曲折坎坷。在那个物质资源匮乏、经济和生产能力亟待提高的年代,要建造一座国家级的博物馆并不容易,可以说非常困难。

国博的前身是1912年7月蔡元培先生倡导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这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起步。但一直到建国十周年前,我国的博物馆都没有一座单独的建筑。期间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国立博物馆由国子监迁址到故宫的午门和端门。1959年,天安门广场东侧落成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到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才有了中国国家博物馆。

故宫的午门

可当时的国博只有6.5万平方米,与对面17万平方米的人民大会堂形成了极大差异。于是,改建和扩建的招标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德国一家建筑设计室中标,前后进行专家评选和五轮的论证修改,才通过方案。07年动工,经过两年九个月,终于竣工。2011年3月新馆开馆,这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国博。

新的国博建筑面积是原来的3倍,接近20万平方米,共有48个展厅,一跃成为全球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第一次走进国博,开阔、明亮又深邃的艺术长廊呈现在眼前,长廊长260米,高28米,顶部是368个白色的藻井。整个大厅,简约、大气又恢宏。纵使长廊内人很多,却也不觉拥挤,只觉人很渺小。

国博艺术长廊

新馆的建成让国博在面积上达到了标准,可是数量呢?

说来也寒碜,国博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众筹博物馆。最早鲁迅先生选择国子监作为国立博物馆馆址时,还是自己捐赠了一些藏品来展览。可以说,众筹从成立之初开始了。

但当时的新中国,上下一盘棋,起初国内77家文博单位支援上万余件文物,故宫也一次性拨出几十件一级文物。在解放后那个艰苦的年代,是那群有责任感的年轻英才们全力以赴为国博事业付出。负责古代历史的,无论是何种职位,都在博物馆手把手亲自施工布展。负责革命史的,深入偏远农村和山区,走访收集革命文物。在那个如火的年代,这些人前后共花了六七年时间才将中国古代历史和近代中国革命史展厅给完整建立起来。是他们,共同打造了国家博物馆的初期形态。

可古代历史和革命博物馆合并后,国博的文物大概是65万件。新馆的建成,使得文物数量和建筑面积不匹配的问题愈加凸显。于是,一个破天荒的决定出现了。07年7月,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将存于故宫的40万件国家文物全部划拨给了国博,放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现象

历史上,国博共进行了三次大的文物征集,迅速提高了文物收藏数量和质量。到现在,文物由一开始的两三万件,已经拓展到了如今庞大的143万余件,国博的宝库终于丰盈了起来。

可无论我在看哪个国博的片子时,总有人评论,国博东西都是借来的,借了不还,很不以为然。现在看来很可笑。本身说法就有误,国博从开始就是说文物征集,而非借。何况都是国家的,谈何借与还?反而放在国博展出,会被更多全国以及全世界的人们看到。要不是因为国博,你如何能在课本中学到闻名于世的后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国宝呢?你又如何知道原来中华文明如此灿烂?而且,全国最顶尖的文物修复师和文物保护技术都在国博,文物在国博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地“延年益寿”。

既然文物数量也匹配上了新的国博,那么质量呢?

同样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立后,国博的发展定位又有了新目标。从前的博物馆只有历史功能,但要走上国际一流,还要兼顾艺术功能。自此,公共教育又变了国博的一大重要目标。

国博教育活动

新馆建成后,国博举办了以《启蒙的艺术展》为主题的首个中德国际交流展,也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一次《启蒙的艺术展》。此后,中国和英国、意大利、俄罗斯和蒙古国都进行过联合展览的举办。国博既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文化的一部分。让全世界理解中国,必须走出去。于是,中国赴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塞尔维亚等国家举办各类展览。

语言有界限,但文化没有界限。它是全人类的遗产。国博也在持续深入的国际交流中顺利与国际接轨。

改扩建后的国博还专门设置了1500平方米的教育体验服务区,从美术、音乐、戏剧等六大方面开发了50多种课程,全面覆盖儿童、青少年、成年和特殊群体等不同观众。国博讲堂让普通大众近距离了解高端艺术。博物馆每周还会举行有关热门文化主题的活动,大众可以面对面和专家进行交流。公共服务区、咖啡厅/茶馆、剧院、学术报告厅以及国宾休息厅一应俱全,加上一系列的文化教育举措,让国博的公共教育体系越来越完善,艺术功能也逐步形成。

国博专家讲解

除了国博本身在历史和艺术上的发展,国博的人才队伍建设同样在不断壮大和成熟。

百年来,国博产出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从水下考古、田野考古,到航空摇杆考古。从青铜器、陶瓷、书画等文物的学术研究到文物修复;从文物科技保护,到博物馆各项业务科技运用。国博在考古领域的人才建设无疑是国内最全面,也是最领先的。

至此,这座代表国家的博物馆,终于达到了大国标准,并向世界一流看齐。你知道吗?自2014年以来,国博均位于全球人气最旺博物馆的前三,仅次于法国卢浮宫。

中国国家博物馆

国博,从最初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的辉煌,走过了百年风雨,所有事物都是一路发展和成熟。就像我们的成长,不用在一开始追求完美,而是在追逐的路上慢慢完善。

今天再来看国博和所有博物馆,我又有了新的认知。博物馆是连接过去和未来最好的载体。文物是无声的,但博物馆通过各种科技或辅助手段,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文物本身传达出来的信息,以及文物背后的故事。

因此,博物馆不是简单的对物、对馆的认识。它是对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赞颂,是追求艺术的美和生活的和谐。博物馆展现过去,却不是让人沉溺过去。而是人们能通过文物了解历史,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思考当下,展望未来。

最后引用政论性史书《贞观政要》中一句话: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送给各位!

下期带您走入国博展厅,为避免错过精彩内容,请订阅公众号哦!我们环游中国的故事很长,敬请期待更多大美中华系列内容。

(关注我获取更多精彩原创内容,同时请大家多多支持原创,多多点赞、收藏&转发)

往期精彩内容:

大美中华之初识首都八(1)

大美中华之首都天安门八(2)

大美中华之帝都紫禁城八(3)

大美中华之帝都紫禁城八(4)

大美中华之首都天坛八(5)

大美中华之首都天坛八(6)

大美中华之石家庄前奏七(上)

大美中华之石家庄七(中)

大美中华之石家庄正定七(下)

大美中华之石家庄正定七(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