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个月一直没有抽到2000M(很怀疑移动是不是故意调整了概率结果抽不到)所以流量已经到瓶颈,上课都不打算开热点的。不过看到万老师得这篇文章,实在是一时兴起而点开,果然内容不出我所料。
文章全篇告诉我们这样一件事,无论你是否接受——北京折叠所描绘的未来社会(阶级固化严重,几乎出生定终生),正在加速到来,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将这个结果的帮凶!
听上去是不是很带感?其实我之所以会发现抑郁,就是由这个问题没想通而产生的。
其实要理解和解释很简单。我们来看看当下的结婚所经历的大致“流程”:跟古代的“门当户对”还有西方的“政治联姻”没什么差别,大家越来越重视“相亲”所提供的家庭背景,个人财富(房、车、存款)。同时又竭力阻止孩子在学生时代恋爱。总是督促我们“要努力,才能找到更好的”。(可是有谁问过你是否真的想要未来那个“更好的”?)
注释:经心理学者考证,十三四岁才是人情感懵懂的年龄,这时候遭受打压的结果就是后期“爱无能”(可悲啊,中国的娃,被一个莫须有的罪给毁了一生)西方根本没有“早恋”这个词,纯属东方意淫。
结果现在的结婚不是看上谁心动了选谁,而是双方资产拿出来比一比,正负差值不会太大就拍案通过(当然男权社会认同男性地位更高)。
其实可怕的不是这个,可怕的是家庭会带给我们当下阶级的“特制品味”,就连“心动的要求”也给设定好了。
而更加可悲的是,我身边的家人、同学甚至朋友们都几乎默认这种“设定”,且乐此不疲的默许着地位和收入会给人带来视野和三观的差距。(如果差距一直会存在,那党的方针岂不是胡扯?看来大家也只是嘴上说说,没打算“知行合一”嘛)
这是我无法接受的,虽然我明白这是现实。
我不知道未来自己会爬到哪一个阶层或者段位,更不知道我未来会跟怎样的人,处在什么地位的人在一起。但我相信我选择的加权比重将会无限趋向于对方的思想和对世界的认知以及是否有信仰,而非社会所给我们的“默认选择”和影视剧所影响的“外貌控”。
还记得《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在颁奖典礼时说到,这只是我处在悲观态度中所描绘的未来,但我希望它最终不会到来。
而我,打算成为未来“平等社会”的一名践行者。
那么你呢?
【微信号】良知伴我同行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