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一书,封面上写道:“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这是中国佛教中的渡人姿态。我们的有生之年,如能给予他人哪怕是滴水之恩,那也可算是功德无量。我们的往生之路,若能得到他人的照拂,那真是前世修来的福报。那超越生死轮回的,即是每个灵魂的渴求。
《摆渡人》讲述的是一个单亲女孩迪伦去探望父亲,途中遭遇车祸,成为唯一的死难者,来到荒原,受到摆渡人崔斯坦的指引保护,最终两人都重获新生的故事。
无论生前或死后,重获新生都是一段百转千回的历程。迪伦就是余华在《活着》中所说的“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这种人,没有半点的自主选择权利。她的父母离异,她想去寻找自己的父亲,想通过寻找父亲,来改变现状,但是母亲琼却不乐意;她唯一的朋友凯蒂也随母亲离开了,在学校没有朋友,备受冷落嘲讽,煎熬度日;她在车站数着时间等待,忍受陌生人的絮叨和火车的晚点。最终在火车的一声巨响中,一切都结束了,出走、见面……都来不及了,她才开始撩开舞台的帷幕,演出就已潦草散场,只剩下自己的血肉模糊和触目可及的荒凉。
或许,相对来说,死对于迪伦才是幸运的。她是唯一的死难者,却不自知,是因为她遇到了崔斯坦吧,那个让她产生了爱情和依赖的男孩。迪伦在崔斯坦的保护下,躲过了恶魔的拖拽撕咬,翻过了荆棘丛生、坑坑洼洼的崇山峻岭,渡过了油腻腐臭的深水寒潭,最终到达了分界线。穿越荒原,虽然也经历了千辛万苦,但最多只是肉体的疲惫和疼痛,因为有崔斯坦的嘘寒问暖、关怀保护,她的心里却是甜蜜愉悦的。终于也理解了卓文君的私奔相如、当垆卖酒了。我们眼见以为的含辛茹苦,在有情人的心里却甘之如饴。
重获新生的人自带一种通透的淡然。这跟失去追求的欲望、勘破红尘或生死无关,而是身体经历过的折磨、心理承受过的痛苦,以及那些苦难的血泪,已经酿成心田里的一泓活水,成为他的人生底蕴,源源不断地汩汩而出,滋润枯涸。就像迪伦,她在死后对前生没有追问和纠缠,她在重回人间后也只是“嘴唇颤抖着露出了微笑,‘原来你在这里’”。遇过千万人,走过千万年,却恰恰成就了张爱玲的《爱》,“哦,原来你也在这里。”
不慌不忙,无惊无奇,这才是深植于心中的笃定的信任和深切的爱。正是因为这个,才有了迪伦的死而复生,崔斯坦的有血有肉。因为在她真实的生活里,冰凉、冷漠,所以她无法重生。而在荒原上,崔斯坦用他日渐真挚的心,让她驱散阴霾,挥洒阳光,遍布灴霓,景象即是心像的投射。是爱,让她得到了救赎与重获新生。
崔斯坦也如此。作为灵魂的摆渡人,他在不同的事故现场等待,每天幻化为不同的样貌,周而复始地跋涉,恪尽职守。他一心只想把差事完成,以致“他冰冷漠然的眼睛没有一点生气”。直到他遇到了迪伦这个纯洁美好的灵魂,他敞开了心扉,吐露了秘密,最终完成了任务。只是他的心却停留在了迪伦的身上,他的样子无法再变化,他的情绪也无法如从前那样,根据不同灵魂的需要而随意调动,或许,冥冥中,他就是在等待迪伦。他终于等到了她返程,虽然他们都无法预期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但他愿意相信她的设想,追随她的脚步,明知是冒险,他也毅然孤注一掷。最终他能脱离那千百年来固守的荒原,来到异度,握着迪伦的手说:“我在这里。”这个灵魂才有了生机。
摆渡人不一定会存在,但如果你需要,请向你的心里寻求。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