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618购物狂欢节,一则“钉钉48名程序员女装带货”的新闻被顶上热搜。
原来,钉钉的企业账号在某平台发布了一条带货视频。视频中,48名男性程序员身穿超短裙、头戴女士假发,化身女装大佬;同时跳着轻快的舞蹈,简直一副48名程序“媛”成团,C位出道的排场!但这画面,“美”得真令我不忍直视!
虽然这条视频在发布后的半个小时便火速撤稿,但视频中那一个个涂着浅色唇膏、刷着浓密睫毛的“小姐姐”们,还是真的恶心到了一众网友。
或许是看惯了美女主播们直播带货,一下子画风突变为男扮女装的调调,一时间真以为是自己手滑,误点了某三流公司的低俗年会视频。
为什么本就以“不顾及员工感受”出名的钉钉,仍要在618这样的风口浪尖冒着坐实罪名的风险,上演这场大型的营销翻车戏码?
其实无非是现实资本下,为了吸睛而无所不用其极的营销手段。
01
“618+B站流量+女装梗+毕业季”,钉钉自测能起飞
首先,618意味着什么?
当下,618在消费者的认知下,已经与双11并肩,成为不得不去狂欢购物的好机会。而一旦市场有需求,商家也自然使出浑身解数吸引消费者的目光,疯狂宣传。
这正如钉钉视频中那句歌词唱道:“618不止淘宝、天猫在卖”“求求你看过来”,满满的辛酸也只为能吸引更多买家。
其次,钉钉企业账号的B站流量,已经今非昔比。
曾在疫情期间,钉钉凭借一支视频,化身为你身边和你一起吐槽老师的亲同学,播放量位列全站日排行榜第一。这波操作虽然被网友嘲讽很像N年前咪蒙的“读者失业,帮着读者骂老板;男友劈腿,帮着读者骂渣男”,但不可否认,它的确成功扭转了大众对钉钉的印象。
随后推出的几支视频播放量,更是让钉钉在迎合年轻人的营销战略上越走越远。所以,坐拥如此之高的B站流量,钉钉自然也要“乘风破浪”。
而关于女装梗,不论是早年电视剧中的桥段,还是近年来OMG喊破天的“励志一哥”李佳琦,或多或少都能让大众感受到一种“娘”文化,所以女装梗早已落入俗套。
但是,在B站女装文化仍然非常流行。很多UP主也总是与粉丝互动,只要达成多少粉、多少赞便可以穿女装直播,粉丝们也都满怀期待地欣赏着,并未引起看客们的不适。
于是,钉钉便将女装梗强行植入,而精选的“48”名员工这个数字,也是把“死发”的含义显露到了极致,满屏都是资本的铜臭味。
最后说一下“毕业季”
视频中的“小姐姐”们,之所以一身日系校服装,大概也是为了迎合毕业季这个主题;而毕业季迎合的,恰好也是钉钉在B站用户画像中的那一群主流受众——年轻用户。
在刚刚丢开书本的毕业季,欣赏着视频中的48个“小姐姐”翩翩起舞,登陆钉钉618狂欢购物,真的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
正因如此,钉钉将以上4大元素融合,试图乘着夏天的风起飞;然而却像极了一个刚刚涉足新媒体写作的小白,为了取好一个吸精的标题而运用一切方法。结果自然是越用力过猛,越是杀伤力大!
02
程序员作秀,只是利用人设吸眼球
关于这次视频事件,网友们最疑惑的,恐怕就是程序员这个身份了。
钉钉作为阿里旗下的一家大平台,旗下员工也不在少数。对于618这个特殊时期推广的带货视频,大可以邀请旗下的业务岗员工或者与专门负责策划、运营的第三方公司合作,为什么要派自家程序员亲自上阵?
其实,钉钉要的就是——制造崩塌人设,达到吸睛效果!
不可否认,当下这个时代,人人都活成了人设。
上到贵圈名流人士、明星艺人,下到中产阶层、平民蚁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设标签。然而人设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人设惨遭崩塌。而一旦人设坍塌,周遭的吃瓜群众便会迫不及待地搬起自家的小马札前来围观。
这也是为什么卓伟的长镜头,往往只会瞄准那些自立人设的艺人;而号称能承载8个明星同时出轨的新浪微博,也总是被网友刷到卡顿!
这些年,看客们始终对“人设崩塌”乐此不疲!
如果说,娱乐圈内的艺人们是被动且无奈地被曝光隐私,崩塌了人设;那么此次钉钉的618视频启用程序员带货,则是主动地搭建了一个“人设崩塌”的人设!而同时,牺牲掉的便是自己旗下48名高知分子的尊严!
程序员,在大多数人眼中,已经成为高知分子的代名词。
从收入上来说,程序员的平均收入基本在8K到9K之间,而钉钉作为阿里旗下的平台,自家程序员的收入水平也基本能达到11K到13K之间。
从学历上来说,程序员的最低学历都是本科,而能够入职BAT的,也至少是研究生学历。
因此,高学历、高收入的程序员,应当是整个社会中受尊重程度较高的职业,然而钉钉作为一家企业,却为了制造人设反差,利用员工的高知标签,随意折辱企业员工,这才是令大多数人为之痛心的!
这不禁让更多的高知青年困惑:当初寒窗苦读十几载换来的高学历,如今竟沦为商人肆意利用的工具?
优秀,竟然也能成为一种原罪吗?
03
这些年,高知青年都突破了哪些底线?
可以说钉钉618的带货视频,已经不是高知分子们第一次被折辱了。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组某广告公司工作群的截图。
截图中,甲方爸爸提出了几条近乎可笑的提议。起初那位高级设计顾问先提出否决,并且从专业的角度和甲方沟通其提议的不可行性;然而就在甲方爸爸几句:“就这样吧,听我的。”“你之前是做某某领域的,这个肯定也没问题,很多内核都是互通的嘛!”的言论过后,这位设计顾问所有的回复竟都只变成了“好的”;毫无任何坚持。
我有一位在世界500强公司供职的朋友。她在怀孕期间为了帮客户完成一个设计,挺着6个月的孕肚,熬夜到凌辱3点,最终完成了一份长达50页的项目方案。
然而,第二天方案被不专业的客户否决,朋友便将那份融合了自己专业与心血的方案推翻,没有为自己的辛苦付出力争半句。
当专业和努力被践踏时,只有自己能为原则坚守;但如若一而再、再而三的退让,别人自当无视你的付出。
当然,自己的学术、专业遭受质疑,还不是最惨的;真正让高知们失掉底线的,是自己对自己的无视!
近年来每当年关将至,一些二、三流公司的年会节目,往往是让高知分子们最头痛的。
明明是一米八几的高头大汉,却被迫地穿上女装扮萝莉;
明明是五大三粗的中年男子,却要身穿芭蕾服,扮演中年老天鹅;
还有穿着短裙的IT男、穿着丁字裤在年会上热舞的小鲜肉,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自己的下限。
正是因为高知一次又一次地退让,才让各大公司年会的烂俗指数越来越高;正是因为企业员工对自身尊严一次又一次的无视,才助长企业以及公司高层对低俗的放任。
于是,钉钉618带货视频顺应时代孕育而生!
知乎上曾有一个网友不解:为什么48个程序员,没有一人发声反抗?都还是不是爷们儿?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人的底线一旦打破、退无可退的时候,任何事就都无所谓了。
这正如近期爆红的网剧《隐秘的角落》中,张东升告诉我们的道理一样:当一个人愿意用底线做交易的时候,这个人是世上最可怕的。当然,更是最可悲的!
04
面对折辱,高知群体为何不拒绝?
我们普通人一眼就能看出的人格侮辱,而智商超群的高知青年们竟然无法洞悉?这显然不可能。
唯一的解读只能是:不是想不到,只是不愿想!这就好像是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可见,在绝大多数的高知青年心里,他们早已把被公司“奴役”当作了再正常不过的常态。
就在大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同时,也真的很想问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其实无非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无奈。
大部分高知青年除了工作时间埋头写代码、做方案忙得连轴转,休息时间也要做好随时候命的准备。然而更多人知道,公司付给自己的薪水中,也远远不只要做这些,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来买你的尊严的。
高知们虽然作为高等劳动力被资本家雇佣,但归根结底还是劳动力,还是现实资本下被利用的赚钱工具而已。在平时,企图让资本家们自我反省、善待员工本就是奢望,更不要说在当下这个如此特殊的2020年了。
疫情的影响让2020年成为史上“最难跳槽年”。每个还在职的打工者,在对比完同学的被裁、老友公司的突然倒闭后,无一不庆幸自己的公司还“活着”。因此,在面对公司“为博眼球放弃节操”的要求时,无条件的服从也就更容易理解。
我曾亲耳听到一位公司高管语重心长地说:
“现在,公司还在,还能开得出工资来,已经是很不错了!”
或许,正是商业资本的现实环境以及资本家们占据主动权的地位,让越来越多的高知青年们不敢拒绝,也无从拒绝!
05
放弃节操换来的商业流量,能笑到最后吗?
钉钉618的带货视频,无疑是一场策划失败的典型案例。但对于一切向“钱”看的商业公司,往后类似的商业举动必然会层出不穷。这不禁让人疑惑:这样换来的商业流量,能笑到最后吗?它所消耗的又是什么呢?
首先,它消耗的是企业文化。
这个时代,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早已不是一个需要谈情怀的时代了。在很多大型公司的管理层当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90后、95后们,都是化身人形的妖精。他们和你只谈钱,不谈情!
或许,很多公司的高管也对这句话顶礼膜拜,于是便自动跳过给员工培养归属感的步骤,直接用钱来砸人。
然而,大部分人忽视了,当员工对企业没有归属感且毫无情感可言的时候,员工与公司之间也就只剩下“本份”,没有任何“情分”可讲,只剩下赤裸裸的交易。
自此,所谓的企业文化便名存实亡,能让人看到的,不过是企业掌门人不良“基因”的投射和暴露罢了。
其次,它消耗的是社会的价值观。
记得疫情期间,李兰娟院士曾呼吁年轻人要摆正价值观,提倡我们要多多宣扬科学家、学者对这个社会和整个国家的贡献;同时尽可能控制流量明星、小鲜肉儿艺人的收入,做好对青年一代的引导。
想想确实如此。
在如今这个直播泛滥、争相点赞的环境下,每个年轻人也都在跃跃欲试做主播、刷流量;全部都在资本下野蛮生长。
而真正可怕的是,企业的价值观影响社会价值观。
因为当企业无下限地要求员工放弃自尊的同时,员工不拒绝、法律不严惩,那么企业会更加肆无忌惮,久而久之便如同之前的996+24小时随时待命一样,会冲破整个行业的界限,被各行各业所争相效仿,最终辐射整个社会,将社会本来极正的价值观变得扭曲。
写在最后:
网络金句“谈情,多伤钱啊!”,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口头禅,这其中也不乏大多数的高知分子。他们,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自然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价值趋向。
我想,大部分高知青年,年少之时都曾有过自己宏大的理想与抱负,也希望在能够独当一面之时大展拳脚;还有的人考取高学历,也是为了有朝一日赚取更多的财富,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品质,这都无可厚非。
然而,什么是我们追求金钱和理想的最好姿态?那就是不要出卖尊严、放弃底线!争取该争取的,舍弃该舍弃的,坚守该坚守的。
正如那句歌词: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尊重自己,勿忘初心!
古月如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