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70周年的主旋律电影,我选择观看《中国机长》,虽然说这部片子被很多网友吐槽,不过他给我留下了很多内心的激荡。
机场
这部影片的结构其实比较简单,主要分为三部分,准备起飞、飞行中遇险、安全着落后的煽情。或许很多人可能对影片中的第二部分的惊险与第三部分的感人情节更加印象深刻,而我却对第一部分的机场候机印象更深。
我一直感觉机场的候机室,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那里有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回家,有的人离开,有的人是要前往梦想,也有的人是失败之后的逃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或许他们种族不同、国家不同甚至是去往目的地的目的也不同,但是当大家登上这架飞机后,在这几个小时之内,飞机上的所有人都有着同一个目的,那就是可以安全的到达目的地。
回想几年前,我也经常是候机中的一员。我不喜欢前往居住地城市的机场,但是却无比喜欢并盼望着前往另一个城市的机场,因为那意味着我可以回家了。
我是一个家庭观念很重的人,我并不喜欢离开家人太长时间,也正因为这样,我离开了本来高职的公司,加入了可以不用出差但职位却比较基层的公司。
回家
影片进行到中段飞机遇险,乘客也已经感觉到状态的不对,一位前往拉萨打工的女人说了一句:“我想回家!”这是一句很简单但在有些时候却是很高的愿望。
回想前不久在一次天气非常恶劣的时候,我开车回家,积水几乎已经要漫上了引擎盖,但是又不得不在一个下桥口苦苦等待,那一等就是2个小时,雨水下落的程度即使是将雨刷器开到最大也无法看清前面的路,除了车灯可以照亮的地方,四周几乎是一片漆黑。那时,我只有一个想法,回家。
那一场大雨,真的算是一场灾难,直到雨后近4个小时之后,一些地方才恢复通车。就在我被困地方不到500米的桥下,有一辆班车被困在了桥下的积水中,车上还有一位孕妇,一直到雨后近3个小时之后才被安全救出,被困时间应该在5个小时左右。
恐惧
我不清楚本片所描述的这次遇险中的真实乘客还会不会再次乘坐飞机,不过我相信一定有人这辈子可能再也不想乘坐飞机,而有些人却可以很快战胜自己的恐惧,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在真实的事件中,机组人员经过了半年的调整后都已经复飞,每一个人都应该很高兴看到这样的一个结果,因为这些人真实的经历一定可以为未来铺平更远的路。
我不清楚真正遭遇这场险情的人会给这部片子打几分,但是我相信真实的情境是无法让影片完全还原的。因为在更多人的心中,真正的恐惧是来源于自己的内心,而非观众在屏幕上看到的情境。
现在想一想,曾经在深航的一次飞往广州的飞机上,也遇到了很强的气流。全程除了发餐之外,几乎安全带的指示灯是一直亮起的,而且也没有像往常一样播放影片之类的内容,电视几乎没有放下。空乘人员也一直是在自己的座位上没有走动,机舱内似乎也异常的安静,几乎没有人在交谈,你只能听到在颠簸下物品的碰撞声,金属的拉伸声。飞机就这样一直颠簸了2个多小时,才着落在广州。着落之后,机长通过广播对这次的旅程表示歉意,与本片中最后的致歉几乎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我经历的是安全的到达了目的地。这一幕现在让我回想起来,还真有点害怕。
关于影片
虽然,这部影片被一些人所吐槽,比如:内容与影片名不符、结构过于简单、内容不够深刻、机组人员的交流戏太少等等。客观的说这些问题在这部影片中也确实存在。不过同样,当中国、飞机遇险、真实事件这些标签在一部影片中体现时,我们又似乎没有了拒绝的理由。
如果你对观影有着一定的功利性,那么你完全可以跳过这部影片。但是如果你对我上面所说的那些标签有着一定的兴趣,那么,我还是希望你不要错过这部影片。最起码,我认为这部影片的煽情把握的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