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楚庄王虽然把解扬释放了,但是仗还是要继续打下去的。宋虽然是个小国,要攻灭它也并不容易。楚军从秋天出兵,一直围攻到次年夏天,都过去九个月了,还是没有把宋国的都城打下来。
庄王的锐气大大低落,决定解围回国。申舟的儿子申犀得知后,在楚庄王马前叩头说:“我父亲当时明知要死,可是不敢违抗您的命令。现在,您倒丢开从前说的话了。”芈旅虽贵为楚王,但是听了这话,也一时没法回答,因为春秋时期贵族讲究君子之风,言出必践;理直则气壮,理屈则词穷。怎么办呢?
这时,楚庄王的车御,也是楚国大夫,申叔时一看顶上了,赶紧想个办法来解围,他献计道:“可以在这里让士兵盖房舍、种田,装作要长期留下。这样,宋国就会因害怕而投降。” 申叔时的意思就是,宋国之所以能一直抵抗,是因为他们知道,在春秋时期任何国家的国力也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军队在外长期征战,等楚国资源耗尽,楚军必然撤退;而楚军如果摆出一副以战养战的姿态,住这里就不走了,宋人就会真的恐慌。庄王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就采纳了申叔时的计策。宋国人见了果然害怕。但是,华元鼓励守城军民宁愿战死、饿死,也决不投降。 问题是宋国如何自救呢?宋国派出自己的大夫华元执行一项秘密任务。
一天深夜,华元悄悄地混进楚军营地,并且竟然潜入到楚军主帅也是楚庄王之子芈侧(字子反)的营帐里,并登上他的卧榻,把他叫起来说:“我们君国君叫我把宋国现在的困苦状况告诉您:城里粮草早已吃光,大家已经易子而食。虽然如此,但你们想以此来压我们订立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春秋时期,人们把订立城下之盟等同于亡国),那么我们宁肯灭亡也不会接受。如果你们能退兵三十里,那么您怎么吩咐,我就怎么办!”芈侧大惊,楚军戒备森严,华元竟然能混到自己营帐里,还爬到了自己床上。华元虽然不清楚楚军的状况,但是芈侧自己知道啊,楚军长途跋涉,物资匮乏,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听了华元的话后,他知道楚国在宋国城下捞不到便宜,便当场先和华元私下约定罢兵,然后再禀告庄王。
庄王本来就想撤军,听了自然同意。 第二天,庄王下令楚军退兵三十里。于是,宋国同楚国恢复了和平。华元到楚营中去订立了盟约,并作为人质到楚国去。盟约上写着:“尔无我诈,我无尔虞”!意思就是我不欺骗你,你也不必防备我。到了后世,演变成了尔虞我诈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