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上厘古镇

      游性不如昨日浓,小红书上选了半天,德阳中国古海底洞峡群入了眼,可评价糟糕 ,正在打造中坑人严重,只得舍去,觅得上厘古镇,车程不算远,一天能来回。待在家中也无趣,导航七弯八拐,进入乡村盘山公路,两边竹林悠悠,偶尔云海衬着远山青黛,路上车少,走着走着,有误入歧途之感。突然又从对面转出几辆外地车,仿佛又给了希望。就这么疑疑惑惑,忐忐忑忑中 翻过山顶,闯入了一个大场镇,密集的住宅群落,楼房和木质结构的旧式吊脚楼镶嵌,一条宽阔的河流绕着而过……上里古镇便最初呈现在眼前。

      然而总觉得算不上古镇,心里直犯嘀咕 ,停车在路人的指引下,河对面出现了古朴的两层吊脚楼 ,赤红色的地砖平桥架在河面,眼前涌起的是惊喜。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和美丽的古镇揭开了神秘面纱。

        上里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丝绸之路时期,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古道进入雅安的主要驿站,也是茶马古道上的主要边茶关隘。明清时期,这里商贾云集,文化繁荣。古镇的规划面积约为1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为0.7平方公里。它背靠青山,面临陇西河,形成了独特的“井”字型街道布局,周围是平坦的田野和起伏的山峦,展现出一派秀丽的田园风光。

      古镇内保存了大量的古街坊、古民居、古院落、古戏台、吊脚楼、石板路、石拱桥等明清风格的建筑。尤其喜欢那座单拱桥,即二仙桥,建于清乾隆年间,长15米,高12米,宽5米,跨度19米,整个桥身全是石板铺成,与水中桥身倒影合成一个大大的圆,与周围景色相映相融 ,寓意生活圆圆美美,映着桥身的青苔和各色野草足见石桥历史悠久。另外的观音桥、罗汉桥等也各有风格。双节孝牌坊、九世同居坊为代表的牌坊雕刻精细、造型独特;韩家大院为代表的古院落建筑群,木质浮雕工艺精湛、惟妙惟肖。这些古建筑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构成了上里古镇独特的魅力。










      河边长满青苔的古树上又长着各色杂草,倒影在浅浅的冬水里,河床偶尔显露出来,岩质的河床被流水冲刷的没有了棱角,光滑而又布满流畅的线条,河沿边长满杂草,颜色竟也和石板栏杆融成一体,倒也相映成趣。河面隔不多远便用石墩或是石头筑有拦水坝,有储水的功用,解决枯水季的问题,也方便河两岸人过往,当然也成了小孩子玩乐的天地。

镇上小吃很多,龙须酥,桃片,烤玉米……挞挞面犹为受人喜爱,我们吃了一碗挞挞面,一碗醪糟蛋,分量足,两人便已撑得饱饱的了。

      总的来说,上里古镇不仅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也是一个适合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的旅游度假区,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体验和探索。

      我与它的邂逅成了美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