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基本构造大揭秘:原来它由这些“零件”组成!

      电梯能上下跑,全靠八大核心部件配合工作,就像人的身体需要骨骼、肌肉、心脏等器官协作一样,每个部件都有独特作用,缺一不可。

电梯

井道和机房是电梯的“骨架”和“大脑”,井道是电梯上下运行的封闭空间,像一根竖着的“大管道”,四周用混凝土或砖墙砌成,保证电梯运行时不被外界干扰;机房一般藏在楼顶,里面装着曳引机、控制柜这些“大脑”设备,比如曳引机就像电梯的“发动机”,通过钢丝绳带动轿厢上下,控制柜则是“指挥中心”,接收指令并控制电梯启动、停止、加速。

轿厢和对重是电梯的“身体”和“平衡器”,轿厢就是咱们坐的“小房间”,用钢板和玻璃做成,四周有安全护栏,底部铺着防滑地板,顶部装着照明灯和通风扇;对重藏在井道另一侧,重量和轿厢加上乘客的总重量差不多,比如轿厢满载1000公斤时,对重也是1000公斤,这样曳引机不用费太大劲就能拉动电梯,既省电又安全。

电梯

曳引系统是电梯的“动力链”,核心是曳引机,它通过减速箱把电机的高速转动变成低速大扭矩,带动曳引轮旋转;曳引轮上缠着钢丝绳,一端连轿厢,一端连对重,就像拔河比赛的绳子,曳引轮一转,轿厢和对重就跟着上下;钢丝绳得够结实,一般用6-8根直径10毫米以上的高强度钢丝组成,能承重好几吨。

导向系统是电梯的“轨道”,导轨装在井道壁上,像两根竖着的“铁轨”,轿厢和对重上装着导靴,导靴卡在导轨里,保证电梯只能上下移动,不会左右晃动或倾斜;导轨的精度要求很高,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否则电梯运行时会抖动甚至卡住。

电梯

门系统是电梯的“安全门”,包括轿厢门和层门,轿厢门跟着轿厢一起动,层门固定在每层楼,只有轿厢到位时,门锁才会打开;门上装着光电传感器和安全触板,如果有人或物体挡在门口,电梯会自动开门,防止夹伤人;门锁必须足够牢固,考试时会考“门锁钩的啮合深度不能小于7毫米”,这是为了防止门意外打开。

安全保护系统是电梯的“保镖”,限速器像电梯的“速度表”,如果电梯超速(比如超过额定速度的115%),它会触发安全钳,把轿厢紧紧夹在导轨上;缓冲器装在井道底部,如果电梯失控坠落,缓冲器能像弹簧一样吸收冲击力,保护乘客安全;另外还有超载保护装置,如果轿厢超重,电梯会发出警报并拒绝运行。

电力拖动系统是电梯的“能量站”,电机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带动曳引机转动;变频器能根据电梯的运行状态调整电机转速,比如启动时慢慢加速,到站前慢慢减速,让乘客感觉更平稳;制动器则是电梯的“刹车”,断电时会自动抱紧曳引轮,防止轿厢坠落。

电气控制系统是电梯的“神经中枢”,控制柜里有各种电路板和继电器,接收按钮、传感器传来的信号,然后控制电机、门、照明等设备的开关;比如你按了“上”按钮,控制柜会先判断电梯是否在上行方向,如果是,就打开对应楼层的门,然后启动电机带动轿厢上升。

这就是电梯的基本构造,八大系统各司其职,共同保证电梯安全、舒适地运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