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天我正刷着手机,朋友给我发了一条信息:“快来看女神的定妆照发出来了。”
我犹豫一下还是点开微博瞅了一眼。要知道之前在我眼里微博唯一的用处就是转发抽奖,而我还是个非酋,与中奖完全无缘。但女神毕竟是我很喜欢的明星,妆面画得又好看,穿上小裙子特别有气质,我就顺手刷了一下。
这一刷可不得了,铺天盖地的言论直接把我看懵。我的想法就像一颗墙头草,随着不同人的观点四处倒。
“女神以前那么好看,一定是化妆师画得太丑了。”
我觉得有道理,以前像女神一样,现在就像个青涩小女孩。转发。
“就没人怀疑过她的颜值都是靠浓妆撑起来的吗?本人也没有吹得那么好看。”
我又一想,觉得也有道理,毕竟我画了浓妆之后也像是去选秀的,比淡妆又要好看得多。转发。
于是一个下午就过去了,我除了刷微博看别人的评论什么都没干成,大脑基本放弃思考,只会随声附和。
要说看着观点之争收获到什么呢?倒也没有。因为最后也没决出到底哪个观点更胜一筹,反而热度就那么两三天。
当我再次心血来潮想看看到底怎么回事的时候,热搜早就没了,我身边的人也没有谁再讨论这件事。
于是我就去问我朋友:“你说女神的事最后怎么样了呢?”
我朋友有点诧异地想想:“不知道啊,我换墙头了,你看这个小姐姐是不是超好看。”
我不仅有些哑口无言,刷微博的结果也让我有些难以接受。当有下一个热搜出现时,这帮人转移阵地的速度比我想象得要快得多。于是基本每一个热搜底下都会吵得热火朝天,又没个结果。
最重要的是与我无关,三天之后就像无事发生。地球一样转,我的日子一样过。唯一失去的就是我扔进去的宝贵时间。
2.
讨论关于即将出台的政策还算有点意义,不像讨论别的事一样离我过于遥远,不论结果是什么都影响不到我的生活。
但问题就在于不是每个人都怀着一颗理性的心。有时观点稍微偏离主流意见,马上就会被问候祖宗十八代,仿佛不仅是你的观点不配存在,连这个人都不配存在。
比如说关于禁食狗肉的讨论,我这次吸取上次的无脑跟风,特意开动脑筋思考了一下:宠物狗虽然是人的好朋友,但肉狗不是啊,像牛羊一样是家畜,养着吃的。所以爱狗可以继续爱狗,吃狗肉的也可以正常吃,完美。
于是在转发的时候我特意加上了一些浅薄的想法,顺便学习一下大佬们的见解。比如禁止食用狗肉反而会造成黑市的产生,宠物狗更容易被偷······
这次我特意动了脑子,还学习更有逻辑的想法,我觉得这次的观点稳了。但当我发出去之后,我又看到不同的言论。我想着了解一下不同的想法也不错,就做出了让我后悔至极的选择——点进去仔细看看。
一位网友发了一个保护流浪狗的视频,极尽难听的词语谴责吃狗人士对迫害流浪狗的迫害。
我放弃辩论了。因为谁也不知道对方辩友是不是带着理性来跟你讨论的。说真的,我不介意看到不一样的言论,但不意味着观点不同就是对方人品不行。
从来没有哪个正规辩论赛会出现辩论不过就辱骂对方辩友人品的,但在互联网上不行。因为谁也不知道网线对面的到底是不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或者仅仅是一只猫在脸滚键盘。
跟这样的人辩论是无用的,反而会影响自己的情绪,我觉得不值得。
3.
很快,涉及我自身利益的事来了:“快递柜超12小时将收费。”
我一想:这怎么行?放到快递柜多方便,有时间的时候一取,既不耽误时间,还能保护我的地址隐私。但现在12小时之后就要收费,那时间不是太紧了?
于是激动的情绪一上来,拿起键盘的手又痒了,在网上疯狂谴责这一收费行为。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一个不得了的真相:快递柜在下一步大棋,先占领市场,再提出12小时内收费,而快递柜没有任何违法行为,行为不规范的只有快递员未经允许放进快递柜,压力大的是快递公司。
我们越激动,快递公司的压力越大,越容易向快递柜妥协,毕竟放进快递柜的派件效率比挨家挨户地送效率高得多。而资本怎么可能放着钱不赚?最终还是会妥协,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即使快递柜受到谴责,他的妥协也不过是把12小时的限制让步到24小时,超时不取也可以占据占用公共资源的道德制高点。更高的是快递公司花钱付给快递柜,最后还是要在我们身上割韭菜,涨快递费。
我拿着手机沉默了,似乎我在网上说的一切都没什么意义。我既改变不了对方的想法,也改变不了资本的割韭菜。即使真的对资本有意见,在网上发评论真的起作用吗?
大多数时候都是不会的。比如说钉钉,再怎么给一星还是会被企业和学校按着脑袋用,还给钉钉刷了一波人气,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么一款产品。
4.
不管我在网上发什么样的评论,我总是被当成韭菜割了。要么是成为流量的一部分,要么是被当枪使,或者干脆没法跟对面的人交流。这样的陌生人社交真的有意义吗?
可能每个人最终得出的结果并不一样,对于一些人来说,这算是一种放松的方式。而对于我来说,我选择继续把微博当成抽奖机器,偶尔看到就顺手一转。
后来朋友再问我:“你今天去微博评论了吗?”
我会给出否定的回答——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敲键盘评论上,不如抓紧时间提高自己,说不定哪天割韭菜的人就变成我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