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楚霸王项羽“僄悍滑贼”?刘邦选择天下,项羽选择富家翁

秦朝末年,楚怀王在选择派谁西进关中之时,诸多手下老将都说项羽“僄悍滑贼”,不可取,而刘邦宽大长者,故而派刘邦率军西进。

《史记》中所谓的“僄悍滑贼”,在《汉书》中作““慓悍祸贼”,意思是项羽和他手下的军队作战勇猛,但却总是坑杀士卒降兵,焚灭城市,视命如草芥,可以说是有点儿残暴之意。

之所以诸多老将都如此认定,是因为曾经项羽还在项梁手下时,曾率军攻打襄城,襄城守军顽强抵抗,终于还是没能抵得住项羽进攻,城破后进行了屠城,对于投降的人全部坑杀,城中百姓亦受其难。大军所过之处,无不残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类似于项羽行军打仗,一路烧杀,对于敢反抗之人,绝不留情。

在此后的几件事中,项羽和他的军队的所作所为,同样印证了,诸老将所言,是有道理的。

一、新安坑卒二十万

巨鹿之战后,秦将章邯率二十万秦军投降于项羽。这二十万秦军,身上背着投降叛秦的名号,在大军中,秦兵经常受到其他各路诸侯军的欺辱,要么当奴仆使役,要么进行打骂责辱。

行到新安,受不了欺辱的秦兵,很多人都在讨论,说章邯骗我们投降,如果这次能入关破秦还好说;要是打了败仗,诸侯挟持我们东去,那我们留在秦国的家人必难免一死啊!

秦兵长期受着其他诸侯兵的折辱,产生了思想上的动摇,诸将领听到了秦兵的话,便把此事告诉了项羽。

项羽并没有说是制定严格的军规,禁止欺负秦兵,而是召来英布、蒲将军,商量说道:

“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

担心说如果到关中后,这些秦兵不听号令,事情就危急了,不如全部杀了,单独带着三个秦降将入关。

于是趁着夜色,楚军向毫无防备的秦降卒发起了进攻,将这二十万已经是自己的部队的秦兵全部坑杀!项羽和楚军凶名,直逼坑杀赵军四十万的白起。

秦兵人数尚众,而项羽不思其用,秦兵心中不服,而项羽不思其服,反而是担忧着他们的反叛,算计着击杀他们。倘或令这二十万已经投降的秦兵心悦诚服,归为己用,则将是多大一股助力!相比较于刘邦,则是一路西行,一路收兵,不论是逃兵、散卒、各诸侯兵,还是攻破秦国城市后的秦国守军,全部纳为己用。

二、焚烧阿房宫,血洗咸阳城

项羽入关,鸿门宴上刘邦面对绝对的实力差距而让步甘居下风,数日之后,项羽引兵西屠咸阳。

楚军在咸阳城内大肆烧杀抢掠,项羽入主秦宫,本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被项羽给杀掉,收罗宫殿内所有珍宝财物,全部带走。

又下令放火烧掉所有宫殿,“天下第一宫”的阿旁宫,被付之一炬!后人叹“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咸阳城的大火烧了足足三个月,还没有熄灭。

屠城事毕,项羽率秦军收罗咸阳城和秦王宫所有的珍宝财物并妇女百姓东去,只留下残破的、尚处于大火浓烟中的死寂咸阳城。

有人劝项羽说关中地理形势易守难攻,土地肥饶,建都于此,可以称霸天下。项羽看了看正在焚烧中的残破的咸阳,已经被自己糟蹋成这个样子了,如何为都城?加之又心恋东归,说道: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富贵后不想着回故乡,就如同穿着锦衣绣袍在夜里行走,谁能看见?劝说项羽的人,无奈说到,听说楚人沐猴而冠,说楚人性情暴躁,现在算是见识了。

这句话被项羽听到后,把这人给用大锅煮了。


在项羽的眼中,攻灭秦国后,想的却是“富贵归故乡”!刘邦入咸阳,也曾沉湎于珍宝美人,然而樊哙、张良劝诫道,是想做个富家翁,还是想得天下?

刘邦选择了天下,而项羽,选择了富家翁……

在秦朝末年,天下百姓苦于徭役苛政久已,民心思定。刘邦入咸阳,约法三章,原有地方官员照旧驻守当地,百姓箪食壶浆来犒劳汉军,刘邦尚言军中粮足,不忍百姓破费,如此怎能不得秦民拥护?

相比较于项羽,大军所过,无不残破,作战勇猛是一方面,但一路杀掠的同时,也让各地人心惊惧而不敢言,相比较于原先的秦朝,又有什么区别?

在秦末汉初,刘邦的宽厚怀柔,更加地契合着那个时代和人心,而项羽的勇猛剽悍,或可说是成为自己失败的一个因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